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俗称关帝庙,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聊城山陕会馆为聊城“八大会馆”之首,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在中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其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国内罕见。
临清运河钞关是目前全国仅存的运河钞关,对研究当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发展均具重要价值,是研究漕运历史、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还是明代万历年间王朝佐反税监斗争的历史见证。在临清运河钞关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此项研究对于钞关文化的保护尤具积极意义。
始建于宋代,明永乐年间倒塌,成化二年(1466)由隆兴寺主持祖崇等僧众重新竖立。隆兴寺铁塔是聊城市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地宫发现于1973年,深80厘米 ,南北长86厘米 ,东面宽62厘米,四壁刻有仰莲、云纹浮雕等图案。底部有一深5厘米 ,长57.6厘米 ,宽33.2厘米的槽坑。地宫内出土由铜菩萨、铜佛、青花瓷瓶、瘗钱等佛教器物。隆兴寺铁塔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金属古建筑,其铸造工艺精细,须弥座石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显示了古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清代《高唐州志》中称其为“宋塔”,且历代有“唐寺宋塔”和“唐槐宋塔”之说。该塔为仿木楼阁式空心砖塔,由青砖砌筑而成,外施以青砖白灰,内用青砖黄泥砌筑,塔身内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处施有木筋。塔身通高37.5米,底座周长22.8米,塔基占地面积3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