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堂旧址位于迎泽区文庙街侯家巷 9号。大学堂始建于1904年。现存校舍旧址包括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的主楼、门房及部分院墙。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反映了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
创建于1870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1905年重建,是山西地区现存规模较大的天主堂,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教堂、神父楼和修道院的功能组合,见证了天主教在山西地区传播的历史;建筑风格突出,是该区域内一处重要的天主教活动场所。
阎家大院位于定襄县河边镇,是阎锡山(1883~1960年)的住所。始建于1913年,停工于1937年。东花园,由东西并排三座一进院落组成,是典型的晚清宫殿式建筑。都督府为东西一进二院,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即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旧址,坐北朝南,原为明清时期的贡院,后为山西大学堂校址。文物本体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此创立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省立第一中学校。现主要为中共太原支部历史纪念馆。
建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1925年孔祥熙(1880~1967)将其购买后,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坐南向北,东西宽约90米,南北长约67米,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整座宅院东西共六条轴线,分为正院、书房院、厨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偏院和东、西花园等8个院落,现存单体建筑共 33座。
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于1937年9月23日至10月22日驻扎在南茹村,在此指挥平型关战斗,部署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战役,对在华北八路军战略部署进行调整等。旧址建于民国初期,总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房屋80间,建筑面积119平方米,为典型的北方四合小院。
1940~1942年,中共太岳区党委、决死一纵队司令部、太岳军区司令部等重要领导机关驻在这里,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该旧址保留土窑洞24孔,石磨、石碾各一。警卫班、参谋部、政治部、司令部、机要部炊事班窑洞20孔。
第五批省保,1941年7月7日至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桐滩村西老爷庙开幕,历时40天,会议采取“三三制”原则,参加大会的议员共133名,其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会议通过了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和各种重要条例、法令,选出了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正副议长以及边区组成人员,选举杨秀峰为边区政府主席,薄一波、戎子和为边区政府副主席。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土地、金融、婚姻等法律、法规、条例74部。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包括大寨人民公社旧址、大寨梯田,位于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由于历史上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后进行治山治水,在坡地上开辟层层梯田,并通过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 “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起到过突出的作用。同时保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寨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大量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