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佛教艺术博物馆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净居寺的东侧,用地面积约32800㎡,总建筑面积约1410㎡。馆藏佛菩萨造像、佛教寿匾、佛经、唐卡、佛龛、磬、钵、香炉和法器等各种宗教文物3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近百件。
位于光山县新老城结合部的紫水河畔紫水塔旁,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35亩,是县城的中心地带。共分为唐宋馆、明清馆和紫水塔下沉式广场。现有编制是15人,馆内员工8人。光山茶具博物馆是凭着对茶具和茶文化的热爱及敬业精神,依托本地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国茶具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光山文物旅游局茶具博物馆。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关注回流茶具的征得,通过各种渠道搜索精美茶具,展示历朝历代茶具及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年接待游客达到20余万人次,是彰显我县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和名片。
许世友将军纪念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于2010年5月1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开工奠基。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
淮河博物馆座落在淮滨县东湖风景区东山岛上,占地53亩。全馆由过岛桥梁、文化广场、主体建筑和园林小品四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为汉式建筑徽派风格,2008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总投资9700万元,2012年开馆。淮河博物馆基本陈列《走读淮河》,共分:《上善佳水》、《淮魂千秋》、《淮河治理》、《淮上明珠》、《淮风流韵》和两个临展区,常年举办淮河流域历史、文化、水利、民俗等相关专题展览。
方城县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展厅主体是二楼三楼,展线长度2000多米,展览面积2618平方米,共分为四个展厅,包括前厅、序厅、“南北融合”展厅、“东西交流”展厅、“通衢华章"展厅、“风云际会”展厅、“天书岩画”专题展厅和临展厅;展出历代馆藏文物600多件。整个展览以时代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交流为主题,展示从方城县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文化。
唐河县博物馆整个建筑面积为4560平方米,布展面积330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主要由主展区和临时展区组成。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分为序厅、唐河岩画--远古人类心灵印记、江河汇流--南北文化的碰撞与汇融、南土故国--南襄隘道上的蓼谢唐诸国、秦汉轩冕--湖阳承载汉代厚重历史、唐州辉煌--积淀厚重人文历史、唐河舟楫--桅杆林立云集三省商贾、民国往事--人文与大事记等八部分。
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是为纪念优秀的革命家和军事家彭雪枫同志,于1984年由中共河南省委报请中央批准,在将军故乡奠基兴建,1988年11月建成开馆。馆址位于县城东北隅,紧邻312国道。由瞻仰厅、展厅、多功能厅、文物库房、办公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组成。广场中央矗立着高3.2米,重1.5吨的将军戎装铜像。基本陈展按时间顺序图文并茂展示反映了将军的一生。目前,纪念馆连同雪枫故居形成了一条以宣传弘扬彭雪枫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专线。
仰韶文化博物馆总投资7877万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始建于2009年1月,2011年11月7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领衔设计,河南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该馆由序厅、三个展厅及冥想空间构成。以馆藏文物、发掘文物陈列展览为基本点,主要展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珍贵文物,共展出文物263件。
中州抗战纪念馆坐落在河上街古镇中段,抗战纪念广场西南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是以漯河受降建亭立碑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建立的反映中原儿女八年抗战进程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漯河市德泽陶瓷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泰山路北段,占地面积670平方米,是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的漯河市首家私人古陶瓷博物馆。馆内藏品资源丰富,目前已达1200余件(套),藏品以古陶瓷为主,亦有青铜器、战国和汉代砖瓦器及玉器等珍品,全年对外免费开放。
舞阳县博物馆位于舞阳县城西大街城隍庙院内,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84年建馆。馆址所在的城隍庙(开元寺)始建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再修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建筑布局为二进四合院,占地一万余平方米。现存拜殿、威灵殿、寝宫、东西廊房、火星祠、化生祠等古代建筑54间,是我省乃至北方地区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代城隍庙建筑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