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诞生,这一历史机缘把泰州和人民海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人民海军的诞生地,泰州被誉为“水兵母亲城”。为充分展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激励和鼓舞人民发扬革命传统,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1999年4月,一座投资1200万元,占地34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在泰州白马镇落成,纪念馆包含“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和新馆两部分。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句容市城东南的茅山风景区内,是隶属于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也是茅山国家5A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是兼具教育、收藏、研究、会议、旅游和文创、文保等多项功能的文旅综合体。
焦山碑林源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钱彦远太守所建宝墨亭,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后屡遭兵燹,新中国成立时,已是环堵萧然。1962年镇江市人民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聚四乡刻石,在原宝墨轩旧址重建焦山碑林。1988年维修,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月成立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2002年扩建,并于2020年再次进行改造提升。现碑林占地7000平方米,庭院错落,回廊曲径,荫浓生香。
宝应博物馆座落于宝应县城安宜东路89号,紧邻淮江公路,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由六个展厅、文物库房、业务工作室、报告厅及辅助用房等设施构成。现有藏品4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二百多件,藏品以汉代、宋代出土文物为特色,清代瓷器为大宗,历代拓片1000多件。
高邮市博物馆新馆馆藏文物共计1395件套,有骨角器、陶器、瓷器、竹木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书画等类别,典型代表文物有:龙虬庄遗址出土的猪形陶罐、炭化稻米和古文字陶片,左家遗址出土的青铜铲,宋代铁钱,高邮军城砖,周巷大墩汉墓出土的精品文物等。
唐城遗址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1979年建立的从事对扬州唐城遗址进行保护、唐代文物征集、收藏和保管、唐代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唐衙城遗址的西南角、隋炀帝行官的旧址上,馆内藏有陶瓷器、铜器、金银器等唐代扬州各类出土文物三百余件。
史可法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南临古城河,占地10000余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可法墓祠所在地、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史可法纪念馆是纪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著名历史遗迹。
盱眙县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东方大道3号,现有各类藏品3147件(套),实际数量1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34件,以汉代玉器、漆器和青铜器馆藏最具特点,馆藏文物数量和等级文物数量在江苏省县级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淮安市楚州博物馆(中国漕运历史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古称楚州)。明清时期,朝廷在淮安设立漕运总督公署,主管全国漕运,2002年,漕运大堂、二堂及其附属建筑遗迹被相继发现,并出土了大批的建筑石刻,于2000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5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使这一历史上重要的遗迹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保护,进一步较为完整的研究古代的漕运史,在原先漕运总督部院遗址建设漕运广场的基础上新建一座中国漕运历史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惟一反映漕运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南路30号, 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展示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陈区域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苏皖边区革命史陈列;二是李一氓生平事迹陈列;三是刘瑞龙生平事迹陈列;四是苏皖边区政府领导人和部分厅局办公场所原状陈列;五是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原状陈列。
中华慈善博物馆是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冠名、民政部和江苏省政府合力推进、南通市具体承建的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该馆位于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慈善家、中国首家公共博物馆创立者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纱厂旧址,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9亿元。该馆由基本陈列区、临时陈列区和其他配套服务区组成,功能设施齐全,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开馆,中华慈善博物馆将恪守“祈通古今、以宏慈善”使命,努力打造成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是全国唯一江苏首创的全面展示江海文化起源、传承、发展的国有中型省级主题馆。建设在江海公园中心位置,建筑以海门特色民居“四汀宅沟”的形式设计,总占地面积约28000㎡,总建筑面积约17000㎡,建筑分地上两层和地下局部一层,地下部分为博物馆库房,现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