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藏族文化博物馆,毗邻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建筑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展示、收藏、保护西藏历史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国家级博物馆。其中藏族历史档案、藏传佛教器物、藏族民俗用具为馆藏三大特色。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中国铁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隶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主要负责铁路行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播铁路科技知识,宣传铁路发展成果,负责铁路历史文物、科研成果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等工作。
又名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简称麋鹿苑,是一座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户外生态博物馆,国家级3A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示范单位。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因位于成贤街北侧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两座古建筑群而得名。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建庙,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西邻国子监(1287年始键,1308年建成),构成左庙右学的规制。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及演习礼乐的重要场所。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兼具管理国家教育职能),也是皇帝临雍讲学及进士释褐簪花的重要场所。国子监于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于1988年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其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较为完整。陵区内共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十三陵具有陵区建筑整体性突出、陵寝建筑制度独具风貌、自然环境幽雅壮观,保存较完好等特点。其历史遗存不仅是研究明朝陵寝制度、丧葬典制,祭祀礼仪,职官体制和建筑技术,工艺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1961年,明十三陵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于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内,是一座教育、研究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专题性博物馆。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博物馆占地七万多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设有固定展览《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以及围绕中国古代建筑和先农文化的不同主题临时展览。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