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沣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据《水经注·河水》记载:“柏水经城(宝丰)北复南,沣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东,环村一周,复东北至石桥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因红石而得名的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临沣寨又名红石寨、朱洼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
张店村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汉留侯张良的故里。张店村村史馆保存有从张店村出土的汉代石碑,记载着诸葛亮拜谒张良祖庙的史证。村史馆以文字、图片形式,详细记载了张店村2000多年的发展沿革,系统展示了张店村历代文化名人、村史乡贤的文化印记,全景呈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庄天翻地覆的面貌变迁。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渣园村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穿过一座4.8米高的红石过街牌坊,便进入了渣园村。村内红石铺路、亭台长廊环绕,古朴的婆娑园、古槐树、牛王庙等,无不诉说着村子的繁华过往。盛于宋明时期,因保存完好的古巷旧貌、明清古建筑群,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入选第八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录。
西寨村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北临禹州市,南临许洛古道,东接襄城县,郑尧高速、郑南公路纵贯全境,蓝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西寨村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名镇。明清年间,西寨村曾为郏县县治中心,全县所有公事都在此办理。同时,西寨村更是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商铺500多家,酒楼饭馆林立,清末有“日进斗金”之盛况,被人们誉为“小上海”。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小店河村位于卫辉市西北部太行山狮豹头乡,国家首批传统古村落、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优美,地形别具特色,从远处眺望其地形犹如一巨大神龟匍匐在沧河岸边,被人们称之为“龟背上的山庄”。小店河村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自西向东依山而建,风格采用流行于明清的硬山式建筑,外观设计精巧,内部雕刻精美,是清代典型特色的官民相结合式建筑群。
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裴城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3.8公里。原名洄曲,因唐朝名相裴度曾驻村而改名。2013年12月14日,裴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首批名录。裴城村商业繁盛,有清朝乾隆年间的彭家高院、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等等。
庙上村位于陕州区西张村镇政府南约1.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左右,距离陕州区20公里左右。村民们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于陕州区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也是河南省16处入围村落之一。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杏山村位于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西南,距市区44公里,地处豫鄂两省三县市(湖北省老河口市、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交界,是该市唯一的山区村,也是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杏山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地质公园,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杏山村民居,院墙,多为石片所砌,且不用泥料、白灰等任何黏结物,有的民居的窗户,也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有的状若铜钱,有的刻成多个田字格相连,有的则用简单的花卉纹饰装点。
吴垭村是中国传统居民群落的代表,位于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曲乡境内,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和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所有的建筑都离不开石头,农耕实物、民俗用品特别是石器具数以千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原极其罕见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群和新石器时期文化遗风保留地,反映出宛西山区传统村落和居民的典型特征,体现了百余年间近现代南阳盆地宛西风情,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农耕文明和历史遗产的价值。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