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文化的优秀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依然有重要的宣传教育意义。在全面建设清廉阳泉工作中,阳泉市博物馆策划了“泉风颂廉鉴古直行”展览, 精选了25个阳泉历史人物的清廉事迹或语录,辅之以相关的文物,图文并茂,有史有物,正欲起到“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之效。
本次展览设“星光初现 南桥简史”、“浦南重镇 文商并举”、“千年古镇 历经烽火”及“新生南桥 万象更新”四个部分,以南桥千年发展历程为主线,展示老南桥舟楫辐辏、商贸繁荣、人文荟萃的独特文化价值,传达老南桥历史对“贤美奉贤”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展览展现建筑背后的内涵。
黄飞鸿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者,更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义士。黄飞鸿的形象深入人心。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黄飞鸿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艺坛上层出不穷。一个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艺术形象——“佛山黄飞鸿”已是家喻户晓。
诗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博大精深的东方美学与历史表征,一直是文化高地创作热点和讨论焦点,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此次伯安、本乐、聚一三位文化名人的诗、书、画作品联袂展出,让我们再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为诗则匠心独运,以通俗易懂的七绝诗偈,生动地阐释为人之道;为书则端庄典雅,风格稳健而富于智性变化;为画则禅意盎然,笔墨细腻精妙而意境深远。
我国青花瓷器创烧于唐代,其精彩篇章则从元代开始。元代青花瓷器独步当时,在沉寂了500多年以后,自上世纪初被逐步发现,备受推崇。元代青花瓷器是可供观赏的工艺品,更是反映元代手工业发展、商品贸易、社会生活、审美习惯等的重要实物资料。观赏瓷器,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正是我们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
苏州博物馆特邀越窑青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女士以及万景山庄,于苏州博物馆楠木厅举办了“嵇锡贵越窑青瓷艺术 苏派盆景技艺 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展览”,共计展出青瓷作品31件(套)、嵇锡贵女士手稿等,此外,万景山庄精心挑选了九盆树桩盆景于展厅内展示,供观众观赏。
此次展览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主办,扬州博物馆等22家国内博物馆共同举办,选取“香药”作为主题,正是对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唐宋时期,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空前繁盛,大量香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逐渐被中医药接收吸纳,为中国传统医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舶来药材被古人以“海药”称之。
本次展览展出品类别包含敦煌文献、玉器、青铜器、陶器、邮票、图书资料等大类,70余件(套)。展览共展出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1件。从展品规模上看,此次展览是天津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馆藏敦煌文献特展。在展出的35件敦煌文献中,有14件是首次展出,另有5件为时隔34年再次同观众见面。展览分为“序·要津”“遗珍”“融汇”“书写”“人间”五个单元。
本次展览将展出90件/组来自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的装饰艺术珍品,其中不乏曾属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家珍宝,为观众呈现16-19世纪欧洲社会的精致生活、高超工艺水平,以及全球多元文化的洋洋大观。
本次展览自2022年11月9日开展,12月15日截止,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并穿插了书籍、物品等实物,以罗哲文生平为主线,分为少年求学、梁门弟子、文物卫士、万里长城第一人、申遗功臣、优秀党员、古建保护神等展览篇章展示罗哲文的生平。此次展览还展示了罗哲文先生历年来出版发行的著作80余部,他生前使用的相机、背包、照片放大机、测量工具等物品,整个展览系统回顾了罗哲文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奋斗的一生。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200余件/套,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共计25个市县、32家各级文博单位,全面集中展示新时代以来江西文物工作成果。展览分为“博物江西”“一眼万年”“守护文明”“红色初心”四个部分,借助大数据和高科技全面展现新时代江西在文物博物、考古探源、文物守护、红色文化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示新时代江西文物事业发展的精彩华章。
展览分为“相邻相望 互通共融”“赤子之心 明明如月”“一饮一啄 血脉相连”“如琢如磨 令闻令望”4个篇章,通过218件(套)实物及文字、图片、视频等,集中展示华侨华人作为民间使者与文化交流桥梁,为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助力中医药扩大国际影响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硫黄、雌黄、朱砂、孔雀石、玳瑁等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医汇刊》等中医书籍,还可以通过针灸铜人等互动装置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