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南越文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170件(套),分四个单元,系统呈现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
本次展览中,150余件文物、图片、档案等展品,按照“巍巍长城铸我魂”“领导人题词振民心”“万众一心襄益举”“丹心永驻护国魂”四个部分,系统展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取得的成就,揭秘长城北京段保护工作中鲜为人知的故事,邀观众续写保护与传承长城文化遗产的新篇章。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135件古代建窑建盏及相关文物,同时展出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展览分“古韵悠长”“啜英咀华”“星河流转”“匠心独运”“薪火相传”五个单元,从考古发现、文化内涵、艺术风韵、工艺传承创新、新时代新发展等多个角度,系统全面地展示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工艺创造。
本次展览从数以千计馆藏铜镜及相关文物中精选出240余件(套)展品,以“鉴于止水:早期的日常照面”“清质昭明:铜镜的历史”“湅治铜华:铜镜的制作与流通” “清光宜远:铜镜与中外文化交流”“玉台影见:铜镜的功用”“刻镂文章:铜镜的艺术”六个单元,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发展脉络,系统展示古代铜镜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2024年6月28日,《见山,饮水——清代外销艺术品上的岭南园林文化展》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清代外销艺术品上的园林图像为切入点,带领大家探寻清代盛极一时的岭南园林风貌。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18日,由广州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博物馆协会指导,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博物馆主办
此次展览联合了全国14家名人故居,包括宋庆龄、李大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鸿、梅兰芳、李四光、詹天佑、李叔同、康有为、梁启超、红线女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人,通过115件(套)书籍、立轴、手稿等珍贵文物,展现了文化名人对艺术真谛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热爱,旨在让文化名人走近大众,让文化名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是布达拉宫申遗成功3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将带领观众走近屹立千年的红山之巅,用100余件(套)文物,打开一扇深入了解“世界屋脊的文化艺术宝库”的窗口。
湖南博物院扇面藏品以清至民国时期为主,其中湖湘名士作品极为丰富,本次展览除了从传统题材来展示扇面艺术外,还将从湖湘地域文化视角来深挖扇面的文化底蕴。“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让我们共同走进扇画艺术的情与景,重拾扇面雅趣。
本次展览通过遴选湖南博物院及相关机构藏湘中地区明清以来100余件木雕造像及楚地考古文物,展示该文化圈民间信仰的源流和基本面貌,以期带领观众领略独具湖湘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激发观众对历史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本展览以时间为轴,甄选来自湖南博物院、长沙市博物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湖南省档案馆的150余件展品,展示青年毛泽东从师范求学到领导工农运动的奋斗历程,讲述他在锤炼品德修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等方面的榜样力量。
时尚之韵,古今共舞,古有华裳翩翩,今有多变潮流。回望千年,两汉与罗马犹如夜空中星河的两端,闪烁着女性服装古典与优雅的光辉。她们以华裳为笔,以风情为墨,在岁月的画卷上,勾勒时尚的痕迹,古典与现代,交织成歌。美,从未曾停歇,亦将永恒延续。
展览分为“清代的华侨护照”“民国时期的华侨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侨类证照”三部分,展出了江门市博物馆各类护照及出入境文件等藏品共73件套,以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华侨们身处海外却心系故土的爱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