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精选明清时期徽派版画代表作,有徽州宗祠的巨幅版画,戏曲小说人物故事插画,方志、宗谱中的山水村落,制墨名家精心编印的墨谱,画家传授绘画技法的画谱,文人雅士所用笺纸的图案,以及民间酒牌、武术图谱等。邀您一起走进古代版画的世界,了解版画历史和独特制作技艺,近距离感受徽派版画的艺术魅力。
本次展览分为来龙去脉、龙腾四海、龙的传人三部分,主要介绍了龙形象的诞生与演变,历史文化中的龙,民俗文化中的龙。展览展出数百幅有龙元素的藏品图片和我院70余件有龙元素的藏品。藏品图片展示了我国广袤土地上自新石器时代至今的各种形貌的龙,它们反映了先民的宇宙观、体现了统治者的威严和百姓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此次遴选展出的70余件扇面绘画精品,题材广泛,样式丰富,花鸟、山水、人物各具风采。适值春节时期推出此次展览,咫尺间随形布局,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种别样的艺术感受。
为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粤菜师傅工程”,扩大对工程的宣传,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广东省博物馆策划和推出这个粤菜文化展览,“选料”粤菜历史,“烹饪”粤菜文化,“端出”我们美好时代色香味俱全的盛宴佳肴。
本展览共计展出甲骨、青铜器、玉器、玺印、钱币、范印、陶器等各类文物150余件/套,全部为馆藏这一时期的精品,其中近70件/套玉器、青铜器为首次展出。展览以古文字、青铜器和玉器为核心进行组织和呈现。展出了六种不同的古文字类型,在充分展示每件文物具体信息的同时,采用“一件文物讲一个字”的形式讲述字形变迁。这在国内同类型展览中是不多见的。
本展览由天津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推出,展览分“丝路前奏”“丝路华响”“丝路梵音”三个部分,文物类型丰富,包括青铜器、彩陶、金器、毛织物、文书、佛教壁画、生活用具等,共展出文物精品13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0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讲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展览以天津博物馆馆藏21万件文物资源为依托,选取110件(套)文物精品,汇集漆器、砚墨、瓷器、铜器、玉器、书画、甲骨以及年画、泥人、风筝等各类文物精品,其中百分之五十为一二级品,将文物与节气结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焕发中华灿烂文化的新活力。展览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四个单元,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文物精华融入其中进行展现。
本次展览分为“寻美岭南”“博采共融”“包罗万象”“奉旨成做”“远渡重洋”五个单元,展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和天津博物馆所藏180余件馆藏珐琅精品,全方面展现广珐琅的起源及广州商贸、广珐琅的早期风貌、广珐琅丰富的色彩、纹饰与器型、供御及外销广珐琅的特点等内容。为广大观众呈现清代广珐琅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艺术风貌及其所体现的中西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使观众充分领略珐琅艺术的璀璨之光。
2024年2月3日,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天津自然博物馆隆重推出“云起龙骧——2024龙年生肖展”,展览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之余,为春节增添节日的喜庆色彩,使年味更浓,让春意更俏。展览以中国龙为主线,分为生肖与龙、辰年话龙和生物与“龙”三部分。
此次展览聚焦于文明的融合。大展以“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来讲述丝绸之路丰沛的艺术样貌。序篇阐述北京民生美术馆从艺术的视角来呈现丝绸之路所呈现的人类文明。
此次展览展出的明式家具绝大多数来自著名学者王世襄和陈梦家的旧藏。这些家具大多以珍贵的黄花梨木和紫檀木制成,是蜚声海内外的精品,更有部分传世的孤品,为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参考。
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件动物标本和山西本土包括“四大旗舰物种”华北豹、原麝、褐马鸡、黑鹳在内的几十件珍贵标本将与大家见面,作为基本陈列的一部分将长期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