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

3月13日,“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展览在玉门市博物馆正式开展。玉门是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关键节点,江门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两地在中外交流史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展览主题也和中外交流密切相关,观众可以通过展览展示华侨护照的历史,了解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

展览分为“清代的华侨护照”“民国时期的华侨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侨类证照”三部分,展出了江门市博物馆各类护照及出入境文件等藏品共73件套,以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华侨们身处海外却心系故土的爱国情结。

晚清是中国近代出入境制度萌芽和初建的阶段。这一时期,为适应与世界密切联系的新形势,近代意义的护照得以产生,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开始建立,为中国现代护照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图片

光绪八年(1882)驻旧金山领事馆给华工黄华饶的签证,该纸护照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华侨护照(江门市博物馆藏)

图片

1918年金山领事署给马乾的护照

(江门市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护照开始由各地自行印制、形式各异,逐步向统一格式及印发机构发展,相应的护照制度也逐步完善,使护照制度向法制化迈进了重要一步。

新中国建立后,出入境制度和华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护照及华侨类证照的制定和颁发也逐步规范化、法制化,既维护了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又保护了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权益,为国家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片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雅加达总领事发给李安尧的护照 (江门市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以华侨护照为载体,通过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再现了华侨证照的历史面貌以及背后涉侨政策体系的发展,为新时期侨务政策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思考。

资料来源:江门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