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从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两部分进行展示。展览的钱币从原始海贝到早期的刀布币和圜钱,再到持续两千年之久的方孔圆钱,直至清末的机制铜、银元,脉络传承明晰,品类繁盛;既有形态各异的金属铸币,也有元代以来各色纸币;既有流通货币,也有反映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镇库钱、宫钱、供养钱、生肖钱、厌胜钱、游戏钱等;既有反映中国古代高超书法艺术的代表钱币,也有反映古代造币工艺发展水平的各种钱范、母钱和钞版。
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汉承秦制,真正从思想、文化上建立起多元统一的“东方帝国”。随着刘邦“天下县邑城”政令推行,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此次筑城地域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城市由此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文化蓬勃发展。其中,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座城市,成为当时仅次于京城长安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号为“五都”。
曾被杜甫极尽赞美的锦官城乐声,如今从成都来到建德。建德市博物馆牛年第一个临展跨省引进四川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为建德市民新春增添文化大餐。展览共分两个部分,“清商相和”版块展示“二十四伎乐”中笛、篪、排箫、笙和筝,这5类乐器属于“十部乐”中的“清乐”,即汉族传统的音乐。“乐府新声”版块反映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融会贯通四方诸国的音乐文化,最终成就了灿烂辉煌的大唐神采。
本次展览一共展出218件藏品,包括玉器、珐琅、牙雕、木雕、紫砂陶等众多类型,展现了中国历代工匠的精心匠制,让观众了解工艺美术,致敬手工匠人,传承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实用性到兼具赏玩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本次展览共展出198件(套)精品文物,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房清供,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闲趣风雅的书斋风貌,展现出古代文人恬静风雅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追求。此外本馆为此还特别设置了书写体验区,免费提供笔墨砚印及红色斗方,让观众朋友在体味笔墨酣畅的同时为自己赐“福”,赞“牛”。
陶瓷制作工艺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工艺以及贴切的实用价值,在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并延续至今。在满足民众生活需求、宗教文化活动,提升艺术欣赏品味的同时,远销世界,深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仍然感受到陶瓷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当今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收藏艺术品。
此次展览以湖北近年重大考古发现为线索,由“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华章重现”等四部分组成,以曾国考古发现为依托,以传世曾国青铜器以及曾侯乙墓的发现为起点,跨越了曾国立国七百余年的历史。呈现了130余件(套)曾国青铜器精品,全面反映了从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早期到距今2400年的战国中期的曾国历史文化面貌,带领观众感受曾国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
展出精美文物五百多件,以历史为序,展示了从远古时期到清代的鹤壁历史文明,其中对鹤壁当地的制瓷、冶铁、采煤技艺做了重点介绍,给广大观众还原了一个较为贴切的历史图景。
在琳琅满目的中国古代陶瓷中,以动物为题材的陶瓷艺术在陶瓷发展史上十分常见,相较于传统样式的陶瓷器物,动物形态的应用使陶瓷器物的造型更加丰富,装饰性更强。古代工匠将动物作为“原型”,以多种手法从中提取造型元素进行创造,才造就了陶瓷器物中丰富多彩的动物姿态。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中国的陶器起源于黄河流域,从裴李岗文化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有精美的彩陶、红陶、黑陶器等,秦汉釉陶到唐宋三彩,陶器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汉魏青瓷到隋唐白瓷、宋元名瓷,历代都有著名的陶瓷窑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
滔滔黄河,巍巍嵩山,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明清两代,河南作为京畿南部门户,政治地位十分重要。明代伊始,河南即为封藩重地;清代设直隶省,所辖包括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明清两代,农业、手工业水平都已超过前代,商品贸易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