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施工是采用古代的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
第六批国保,郭壁古建筑群,现存明、清民宅3400余间,窑洞数百孔,庙宇7座、阁楼10座,有进士宅院13处,行宫建筑1处,祠堂二处,古井18眼。整体建筑素有“三城”、“三寨”之说,南北长约2500米,一条古商贸街贯穿其中。主要建筑群有府君庙、镇行宫、古渡口、张姓、赵姓民宅群、三槐里等。
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纪初,据铀系法断代距今约10万年,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末或中期的旧石器遗址。从1974年发现到197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进行4次发掘,共获得2万余件石制品、20件人类化石以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批骨角器。
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