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张家祠堂”,始建于清晚期,与张氏宗祠共同体现了张氏宗族曾经的繁盛。张氏宗祠的砖、木、石构件可以装饰之处,无一不进行精心的雕刻,图案内容儒释道杂糅,或吉祥、或警醒,不仅体现出家族对美好-的企盼,也使得儒家道德劝谕之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于这方寸之中。
洗砚池墓群位于,发掘出土两座晋代大型墓葬,其中一号墓为双室墓葬。是山东已发掘汉晋大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二号墓葬为单砖室墓,结构保存完整。其中1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精美的随葬品。
创建于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金大定时重修,历代均有修葺。现仅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寺址一面背山、三面环水。占地面积844.6平方米。大雄宝殿为寺内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檐下斗为六铺作双抄双下昂。殿内采用减柱造,空间宽大。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用材硕大,举折平缓,出檐深远,保留了金代建筑风格。殿内两侧绘有壁画,约80平方米。
第六批国保,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元、明、清时期建筑。汤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山门、中门、成汤殿,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楼、东西耳房、东西掖门、三殿、虫王殿等。据《山右石刻丛编》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967)我祖刘公之所建也”,
一处以原始社会大汶口文化为主要文化内涵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为一略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土状埠台形堆积,中心部位的大汶口文化堆积厚度达2米,东西约370米、南北约600米,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遗址中部和西北部在八十年代因平整土地和农家用土削去近1.2米,破坏严重,周围为浅平洼地。2006年,依托该遗址建设了五村遗址森林公园。2013年3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36号,红墙碧瓦,殿宇巍峨,霜锺远振,有“汴京八景”之“相国霜锺”、“资圣熏风”, 有“相国十绝”名誉天下(如画圣吴道子的成名作——被誉为“吴带生风”的文殊菩萨像)。
慧照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现在慧照寺古建筑仅有大雄宝殿和唐代古塔。慧照寺塔基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平方丈。此塔共九层,高约36米。层间有砖砌出檐,四面均有假券门。塔始建于唐代,宋、元、明均有修葺,现在保存完好。慧照寺塔前有大雄宝殿,歇山顶,面阔五间,系民国时期为保护铜佛所建。2013年5月,慧照寺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