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林墓群位于马鞍山麓,西临104国道。是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孟轲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地。孟母林墓区包括马鞍山在内,占地总面积45.6万平方米。孟母林墓群是埋葬亚圣孟子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园,林内文物众多,古树参天,占地面积700余亩,是一座仅次于孔林的墓地。两千多年来,孟氏族人葬埋不断,逐渐形成一处规模宏大的墓园。对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等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程家沟古墓,战国田齐太公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太公和立为齐侯,迁康公于海上,代姜姓齐为田齐,立二年卒。墓封土呈三阶覆斗形,系黄土夯筑,存高约30米,边长约50米。1965年曾在封土中发现石门扉。《益都县图志》云:“田和墓在城西北十二里程家沟庄前。”即指此。
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发现的大型汉墓获得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原本空空如也的墓室内地板下发现一竹笥,内盛一件缝有玉璧的汉代丝质长袍。这一埋藏方式为国内首次发现。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件丝织品为女性服饰,基本可以判定定陶大墓的主人是西汉哀帝的母亲丁太后。丁后是在儿子即位后去世的,因此是实实在在的“皇太后”,等同于“帝王级”。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安丘市博物馆院内,原址在城区西南9公里的凌河镇董家庄村北。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规模宏大,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大型汉画像石墓之一;画像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多彩,雕刻技术精湛,艺术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留村石墓群在荣成宁津街道办事处留村村西约70米农田内,有10座石墓,其中7座保存较完好。留村石墓群的元代石墓形制较特殊,为研究宁津地区元代的葬俗、葬制提供了科学资料。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1月22日,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南麓的明代四号王陵被盗,济南市文物处于2月8日至4月中旬进行了清理。该墓依山凿扩,由墓道、墓门、雨道、前殿及两个并列的后室组成。两后室及前殿右侧各置一石砌棺床。据出土的两方墓志,知后室葬德庄王朱见潾及其妻刘氏,前殿葬其子济宁安僖王朱祐樳。朱见潾为第一代德王,正统十三年生,正德十二年毙。 五峰山南麓有七座王陵,原来均有享殿及内外两道围墙,现已毁,唯六号墓围墙尚存高大的墙心,南北长487.5米、东西宽286.5米、现存最高处约6米余,尚颇壮观。
一座石结构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建于北魏延昌三年(514年),隋时在沂泗交流处积石堰水,元时将坝改建为滚水石坝、明时将坝体加长增高。有江北小都江堰之称。金口坝经多次重修,历1500余年保存至今,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建筑技术水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永丰塔已有千余年历史,历经洪水、地震,仍完好无损。永丰塔系八棱等边四门楼阁式砖塔,地面上现存5层,底部2层已淤于地下。高31米,下层周长44米,上层周长36米。每层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有券门,明暗有别,或为天井,或直通塔内回廊。塔身各层高度及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外西侧有后修的石台阶数级,由此台阶可进入塔内。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兴塔位于邹城市钢山街道北关社区,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建造,元代重修,明天启二年(1622年)残毁,崇祯年间修复,1996年文物部门对塔进行全面整修,并发现地宫。该塔造型古朴稳重,结构合理,稳定性强,具有典型北方建筑特征,显示了北宋时期在建筑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成就。该塔虽几经修葺,仍保持了其原有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北宋时期建筑历史和佛教传播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清代《高唐州志》中称其为“宋塔”,且历代有“唐寺宋塔”和“唐槐宋塔”之说。该塔为仿木楼阁式空心砖塔,由青砖砌筑而成,外施以青砖白灰,内用青砖黄泥砌筑,塔身内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处施有木筋。塔身通高37.5米,底座周长22.8米,塔基占地面积33平方米。
原名宝相寺塔。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曾修缮,1993年省政府拨款对其进行测绘和维修,1994年维修时,在地宫中发现了141件佛教文物。太子灵踪塔为八角十三层仿木构楼阁式建筑,青砖砌筑,塔身平素,塔高41.74米。由塔座、塔身、塔顶构成。太子灵踪塔体量高大,比例得当,造型古朴典雅,保存较为完整。该塔地宫中出土的佛教文物种类多,数量大,等级高,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存,弥足珍贵。为研究古代建筑,特别是宋代佛教的兴盛以及宋代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现存兴隆塔为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所建,康熙七年(1668年)大地震兴隆塔震毁,震后二十多年开始修葺,至康熙末竣工。塔为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楼阁式空心砖塔,高54米,塔体为砖砌,有简单斗栱。一至七层,塔体粗犷,内有回廊踏步,游人可螺旋而上。上六层骤缩细小,形成两米多宽的平台,台周设有石雕围栏。上六层空心,每层原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