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马屯遗址位于十八里河乡站马屯村南古河道两侧的土岗上,平面形状呈不规则,遗址区原为隆起的圆形土岗。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17米,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为1.5~2.0米,是一处龙山文化的遗址。
青台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的文化遗存,它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带有郑州地区鲜明特点的文化遗存,尤其是遗址内发现的丝织物遗存将我国丝织物纺织史上推至5500年前。
秦王寨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枣树沟行政村西,遗址长约400米,宽约50米,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之一,以其文化内涵命名的仰韶文化秦王寨类型,代表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一种重要类型。
该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文化以及夏商城址在内的多时代遗址,其历史至今已长达4千多年之久。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东南2公里的土门村,西距伊河0.5公里,南侧有永定河流过、西汇伊河,总面积200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属于伊洛地区的王湾一期文化。
桥北村遗址位于洛阳城西南约85公里处的嵩县库区乡桥北村。其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8.75万平方米。1956年冬发现,1959年夏复查。出土陶器以细泥红陶、粗红陶和白衣彩陶为主,还有少量夹砂粗陶;石器有钻孔石刀、石镰、石凿、石轮、石斧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营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遗址面积约18200平方米。遗址的河南龙山文化层堆积厚,保存较好,内涵丰富,是豫北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13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召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距县城7.5公里,是我国黄河流域发现和试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体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灰层和灰坑较多,厚度2—3米。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至历史时期遗址。位于河南省温县武德镇徐堡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经过发掘,揭露出龙山文化晚期、西周、东周、汉、宋、明、清各代遗存,其中以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最为重要。古城址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城墙系夯筑而成,西、南、东三面墙垣现存长度分别为360米、500米、200米,城外围以环壕,北面或被沁水冲毁。现为第五批河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也是许姓的祖居地。该遗址高出地面约5米,文化层厚3—5米,保存状况较好,出土了石器,陶器及青铜器等遗物,还有古许由寨牌匾,许由古寨墙,重修许由寺公德碑等重要许由遗迹。对于研究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延续,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现已被国家侨办确定为许姓的祖居地,2013年5月,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是裴李岗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助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及裴李岗文化在中原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