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宫位于登封市东北唐庄乡土观村西,创建于明,清代重修,宫内现存明清等建筑9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明代建筑玉皇大殿为玉溪宫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为74平方米。
侯湾泰山庙,占地面积约8200平方米。据传该庙始建于唐,但有确切记载建于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2年)。泰山庙是继风穴寺、汝州文庙、妙水寺之后又一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1264~1294年)。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遇仙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清康熙二十八年知县缪应缙重建。是遗留的现存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的第三位。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的更新扩大,现在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龙亭大殿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龙亭大殿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于72级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贯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云龙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2019年10月7日,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庙位于偃师市山化镇石家庄村南。该庙宇坐北朝南,临伊洛河而建,占地3400平方米,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当地船工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才、祈福船运平安而修建的。庙宇内关于黄守才治水故事的雕刻和图画随处可见,现存建筑有钟楼、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
禹州怀邦会馆位于老城区西北隅十三帮街(今文卫路),又称覃怀会馆,是清代怀庆府籍的商人在禹经商期间,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5)集资修建,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落成。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宫位于登封市市区北部,嵩山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距市中心2公里。初名万岁观,创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宋代改名崇福宫,面积现存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余株,历代碑石10余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真观位于新安县铁门镇玉梅村的烂柯山,是豫西名刹、道教圣地。据史料记载,道观建筑始建于宋、金时期,有千年之久。第三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阳县韩城镇西5公里的福昌村,道教活动场所。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宫,现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1983年,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福昌阁进行落架重修。
兴福寺大殿位于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学校院内)。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东西长11.30米,南北进深9.10米,为歇山式建筑。据现存大殿外围墙所嵌《兴福寺大殿简介》碑所记,兴福寺“修”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距今500余年,建造人为逯通,后曾于清康熙年间以及民国时期重修。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知邓时创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近千年间,累圮累修,办学不断,孕育出了文状元贾黯、贤相李贤、帝师彭始抟及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大批名人才俊,是邓州的教育圣地和风景名胜,明代称“花洲相迹”,清代称“花洲霖雨”。清代建筑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