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山东通志》:"曲城故城,在招远县西五十里,汉置。"为曲城县。《晋书·地理志》"曲城属青州东莱国",北齐文宣帝时,废曲城县并入掖县。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又从掖县分出复置曲城县。至武德六年(623)再度并入掖县,至此,曲城县完全废弃。该遗址对研究胶东县制沿革有重要价值。
据考证,始筑于东周,西汉为胶西郡国、高密国都城,东汉为北海国属县、侯国的古城址,总面积约337万平方米,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郡国都城规划的典型代表,能够反映特定时代整体地域的典型风格,为研究春秋战国至两汉诸侯王国城邑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019年,高密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卞国故城遗址是春秋时期卞国故城遗址,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97万平方米。地表残存西北城角及部分北城墙,城墙残高约8米,底宽12米,长约100米。西北角城墙残长66米、宽10米,残高5~9米。东、西城墙残存较少,南墙保存相对较好。卞国故城遗址是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历史的实物证据,对于探讨中国古代营城理念、建筑水平和环境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始建于宋代,元代、清代续建,相传为五帝之一少昊之墓。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是我国宋代以来纪念黄帝和少昊的重要场所,对研究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制度、宋代石刻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0月,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凫山羲皇庙遗址,始建年代可追溯至宋代或更早,至清末蔚成规模。1929年被焚毁。遗址庙墙内自西向东可分为5个建筑组群。其中,西二路建筑群规模最大,包括朝王殿、钟楼、鼓楼、人祖殿、火神庙、学堂、三圣殿、团圆宫等基址。庙墙外有照壁、午朝门基址及6通石碑。凫山羲皇庙遗址结构完整,布局清晰,集伏羲文化祭祀与道教、佛教信仰于一体,建筑遗址体现了官式建筑和民间做法相结合,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宗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东镇庙坐北朝南,自宋奠基创修,后经元、明历次拓其基址,屡加增修,规模宏大,庙貌巍然,保护面积约11万平方米。庙内各时期遗址特别是宋代大殿遗址、古祭台、柱础石等大部分建筑基址保存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