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药村壁画墓又称望都汉墓,经发掘证实,系东汉浮阳侯孙程之墓。望都汉墓壁画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东汉墓室壁画之一。东汉时期是自秦朝统一后,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由战国时期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相互融合,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时代风格时期,加之不断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丰富、提高和拓展。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所药村壁画墓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晓岚墓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晓岚的墓地,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面积南北300米,东西100米,坟墓1194座,墓碑136块。其坐落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约300米处。墓地东、南、西南侧是茂密的枣林,北、西北侧是打谷场。数株高大的椿、榆、槐树下有一丘封土,即为纪晓岚坟茔。坟茔向口朝东,往东约3米处竖立墓碑。墓碑为纪晓岚下葬时所立原物。墓碑上刻有嘉庆皇帝御制碑文。
第六批国保,墓葬多为竖穴墓,随葬品以铜鼎、豆、壶为主,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六批国保,南北向分布,东西向排列。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现存地层表面可见的汉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长50――90米,1978年洪水冲出汉墓一座,棺木经C14年代测定: (BP)2340±100年,并出土东汉草叶纹铜镜一件,91――92年发掘汉墓二座、小型汉墓44座,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陶器、铜器。
汉墓群分布在以古城镇为中心,方圆1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许家窑、靳家洼、单家窑、安家皂一带墓冢较为集中。现存60余座,封土高约4――6米,封土周长30――50米。保存基本完整。包括南梨园沟河东岸汉墓25个。两岸汉墓15个、古城堡北汉墓8个、古城堡东汉墓10个。
第六批国保,据调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齐时期墓葬,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该墓墓室壁画保存完整,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东山一带多次发现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级别。反映了太原地区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现存地面六座封土堆,当地人俗称“王墓”。墓葬散布在黄土高原的塬峁之上,面积约8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古墓中其一为北齐中书令韩轨之墓。该六座封土墓和已探明的另1座无封土墓,同为韩轨家族墓葬。墓葬均为带天井、过洞、斜坡墓道的土洞墓。
栗毓美(1778――1840年),字朴园,是清代一位颇有建树的治河专家。曾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年二月十八日,栗毓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谥“恭勤”。栗毓美死后,清朝道光皇帝下谕为他在原籍修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陵墓,当地人俗称“栗家坟”。陵墓居最北端,封土高4.8米,台高0.75米,墓室内有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栗公所书的墓志铭,对栗毓美功绩评价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