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故里陕西城固博望镇。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王墓为明代13代秦王家族墓地。明朝240年间镇守西安府的13个秦藩王,史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其后二百多年间,共有十三位明藩王去逝,他们死后下葬的13座陵墓和50余座陪葬墓冢散落在东起鸣犊西至三爻一带的少陵、凤栖塬上。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桂阳人,东汉和帝时曾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总结创造“蔡侯纸”传卒后葬于此。今存墓高7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墓前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所立“新建祠记”碑和“汉龙亭侯蔡伦之墓”碑,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墓碑两通。墓南有蔡公祠,祠内曾发现东汉砖块。蔡伦墓西侧有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物30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人称榆中县来紫堡平顶峰下的明肃王墓为“甘肃的十三陵”,其实只有十一冢坟墓,埋葬着庄王、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琮、靖王朱真淤、定王朱弼桄、昭王朱缙炯、怀王朱绅堵、懿王朱缙、末代肃王朱识铉和宪王朱绅尧的妻子薛夫人。
又名苏里唐·歪思汗麻扎,是一座古老的中国亭阁式建筑。速檀是阿拉伯文" SULTAN "的译音,意为"君主"或"统治者","麻扎"即伊斯兰教徒中封建显责的陵墓。麻扎坐北面南,巍峨高耸,塔顶月牙形塔尖直指碧空。陵墓为土砖木结构,历经风雨,苍凉深沉。陵园南北排列着伊斯兰教徒的陵墓,寝顶为拱形;旁边有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史载成吉思汗第10代子孙歪思, 1418年弑其兄纳黑失只罕而称汗,与明朝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崇传播伊斯兰教,其活动中心就在今伊宁市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