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正德五年,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正德八年竣工。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寺东为三界伏魔大帝庙,西为龙王庙。座北朝南,古树参天,格局完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东西配殿和倒座房。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明军攻占元大都城,将原先城池的北城墙南移五里新筑北城墙,设德胜门和安定门。明正统四年建成德胜门城楼、瓮城、箭楼及闸楼等,用“以德取胜”之意,称“德胜门”。
原名“夕月坛”,北京五坛之一,建于明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祇的地方。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月坛于1955年辟为月坛公园。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城内故宫和景山的西侧,与北海合称三海。明、清时期称为西苑。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中南海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西苑,在解放前中南海一直是历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主要景物有紫光阁、勤政殿、蕉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和静谷等。
又称大觉禅寺,西山大觉寺,是位于北京西郊阳台山(旸台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刹,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大觉寺始建于辽代,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
日坛又称朝日坛,围以红墙,西向,嘉靖九年建。台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天府广记》载:“祭用太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戊、壬年,皇帝亲祭”。
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清乾隆十六年、光绪二十六年两次重修。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后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清代寺庙古建筑,原为清醇亲王宅地依例改建的醇亲王庙,1914年改祀关羽、岳飞,遂称关岳庙,又称武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前院有宰牲亭、神库、神厨,后院有正殿、后寝殿及东西庑殿。均用黄琉璃绿剪边瓦色。正殿重檐歇山顶,殿前月台宽敞,为晚清上乘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