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泰伯庙和墓墓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约三亩,由泮池、棂星门、享堂、祭台、四面碑和茔域罗城构成。泰伯庙和墓内至德殿、石牌坊、香花桥为明代建筑,其他厅堂、廊屋大都为清代建筑。至德殿、泰伯庙的建筑虽在中轴线上,但向西南稍偏15。采用了“让”的礼制。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之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取名,后归章、龚两氏。南宋韩世忠曾居此,时称韩园。元时改为妙隐庵、大云庵。明嘉靖廿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移亭土阜之上;道光、同治年间又经修葺、重建,遂成现状。1954年向公众开放。2000年11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