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御碑坐落于灵济宫内进门南侧,坐东朝西,具有明代官式风格,是福建省现存唯一一处最大的御制石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认为:御碑乃为福建之最,为全国罕见之文物。灵济宫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鳌峰山麓,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当年青圃青草医曾神孙因为永乐皇帝治好疑难重症“背袱毒疮”,推言医术妙方为南唐徐知证、徐知谔“两王”神授拨请,永乐帝痊愈后,为表彰“二王”救命之功,在青圃择地建灵济宫,特御制灵济宫碑。
西天寺造像5.6米,是华东地区现存最大的单体石佛造像,俗称“丈八佛”“无量寿佛”。西天寺是南北朝时期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初名为兴国寺,后改为广化寺,几经兴废。北魏时期达到鼎盛,寺院南北跨度1.5公里,是当时国内寺庙建筑中规模较大、佛像数量较多、香火较盛的一座。明初在广化寺旧址上重新建寺,更名为西天寺。2006年,西天寺造像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顶山摩崖刻经。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
山上巨石“月牙石”长16米,高6米。石上刻老子的《道德经》,上、下两卷,连同附记,共6000余字,字径10厘米,隶书变体,近于楷书,苍润古拙。虽经长期侵蚀,字迹尚可辨识。无年款。山的东南朝阳洞旧有五祖七真石像。七真为金元时师事王重阳的马丹阳、邱处机等七人,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曾建东华宫于此。
青天河摩崖位于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丹河峡谷内,由北魏摩崖和石佛滩隋唐摩崖造像组成。北魏摩崖位于青天河景区内一座酷似天然大佛的山峰腰部绝壁上,石刻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石佛滩隋唐摩崖造像在丹河峡谷南端石佛滩峭壁上,开凿于隋大业十一年至十二年间(615~616年),初创时为隋朝皇家所封“同义寺”,唐代又开凿一批佛龛。
西明寺造像碑立于新乡县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建于北魏时期,造像碑通高4.8米,属单体石刻造像。背光呈莲瓣形,正面雕一佛二菩萨三尊立像。佛像面相清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提香包,身体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