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现已在台儿庄建立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占地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纪念碑、展览馆、影视馆、全景画馆组成。还依托台儿庄烈士陵园建台儿庄战史陈列馆,占地13万平方米,由英雄广场、战史陈列厅、国防教育园、壮国园、影视厅组成。
邓颖超祖居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中路贡院街白云巷内,是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祖父及父亲居住的地方。祖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座北朝南,前后两进,现存清代建筑房屋30多间,为两个独立四合院落,建筑结构严谨,格扇门窗古朴典雅, 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点的清代建筑。
刘青霞故居是刘青霞在开封的住所,建于清朝光绪六年(1880),是典型的清式民居四合院。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
河南省开封市内前营门街。原是清末废除科举后开封第一所官办大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河南起义指挥部曾设此。1925年,萧楚女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设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于此。1936年改为开封高级中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2年,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的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的,当时全国创办此类学校的仅有三所。
吕潭学校旧址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爱国将领吉鸿昌创办,故又称吉鸿昌学校。原校舍整齐,设备齐全。1938年黄水泛滥后仅存房屋25间。建国后多次拨款维修。现有教学楼、宿舍、办公室保存较好,包括小学和初、高中部。
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原是闵氏宗祠,坐北朝南,背靠太平寨,面临一条小溪,门前有两株枝繁叶茂的古枫树。该祠建于清咸丰元年,系砖木结构的南方民族建筑形式,占地面积316平方米。布局为前后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各两间耳房构成“四水归池”的天井院,院内地平用条石砌成。
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旧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贴廓巷。旧址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至抗日战争前夕,一直由庄氏家族使用,抗战爆发后庄氏家族举家迁徙。1938年10月,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机关驻此院,至1942年2月撤离。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旧址不仅是重要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还是一处保存完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带有浓重豫西特色的、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位于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占地面积5.6公顷,建筑面积7648平方米。2004年10月, 由清丰县人民政府依托单拐村原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等领导同志旧居举办成立。
嵖岈山人民公社创建于1958年4月20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迄今全国唯一现存的公社旧址,东西长172米,南北宽162米,占地面积27864㎡,建筑面积7856㎡。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渠,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是当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旧址。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此举行总工会成立大会。由于大会找到军阀无理阻挠,为争人权,争自由,总工会决定于2月4日举行全路总罢工。这天上午9点,郑州铁路工人首先拉响了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解开了大罢工的序幕。郑州成为这次大罢工的策源地。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发扬“二七”革命传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