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寨遗址位于河南省郸城县巴集乡段寨村西北角,南北长391米,东西长283米,面积110653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古聚落遗址,蕴涵丰富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龙山、商周文化遗存。特别是在此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受到各级文物专家关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北部博爱县东南7.5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过遗址东部。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小麦、大豆等炭化遗存,对研究小麦在我国的出现、传播路线、中原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楼遗址位于汝州市杨楼乡李楼村西北200米,遗址附近村民称该地为柏树圪。原为圆形土台,现在为略高于周围地面的长方形坡地,东西宽670米,南北长660米。专家认为,李楼遗址兼具二里头一期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器形特征,它的一个重大价值就是补充了煤山文化类型的不足。其碳十四测年结果,正好与夏代(公元前21世纪)的起源时间相吻合,这对研究夏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地下资料。
花地嘴遗址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北瑶湾村,是以新砦期为主,兼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500米,呈扇形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花地嘴的发现对夏代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对探索夏代早期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源、对研究 “新砦二期晚段”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序列问题及其文化面貌、文化因素和文化渊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遗址位于汝州市区煤山公园内,洗耳河西岸台地上。整个遗址呈立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文化层厚度约4米。断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见,文化堆积层次明显,地表还散存有大量的龙山、二里头以及商代、西周、汉代陶片及螺壳、鹿角等遗物。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而山体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为名。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夏代,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煤山类型。
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兼有河南龙山文化、商代、汉代文化遗存的聚落遗址。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该遗址的发现对于郑州地区夏商文化的分期和谱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遗址。商村遗址地表文物有商王庙、汤帝陵等。商王庙的北面和东面散布着8个大型墓冢,遗址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商王庙仅存宋代重修商王庙石碑一通,元代重修商王庙石碑两通。
新石器时代至东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04年8月份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文物点调查复核时发现的古城址。
段岗遗址在河南省杞县县城西南6公里段岗村北、黄岗沟南岸沙丘上,是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时期的古遗址。出土古斧、石凿、骨匕首。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李庄遗址,东邻小店村,西接冀庄村,南邻小李庄村,北至大温庄村。该遗址呈东西走向,西高东低,应河由西向东自遗址北部穿过。文化遗迹从早到晚可分为仰韶、二里头、商、西周、汉代、南北朝等六个时期,尤以仰韶与商代最为丰富。2013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稍柴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出土各种遗物500多件。遗存文化分为四期,其中一、二、三期相当于二里头一、二、三期文化,四期相当于郑州二里岗上层文化。稍柴遗址对探索夏都斟鄩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中华文明之源探索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大赉店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的大赉店村村南,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古遗址。它文化内涵丰富,地层堆积有仰韶、龙山、商朝、周朝、汉朝的文化层,是我国考古史上为数不多的较早进行科学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曾在探讨仰韶、龙山和商朝文化三者关系的考古学研究中起过重要作用,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