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河瓷窑窑址位于告成镇曲河村北,曲河窑学名叫“登封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始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元、明、清都有烧制,所出瓷品以民用为主。唐、宋时有少量贡品烧造。北宋时规模宏大,窑场环设,曲河号邑登封三大巨镇之一,烧造的瓷器以白瓷为主,兼有黑瓷,当以珍珠地刻花装饰瓷器最为有名。
宋陵采石场遗址位于大口乡四道沟沟口附近的二条山谷内,宋陵所用石材大多取于此处。谷内石壁上,刻有采石题记六处,字迹多剥蚀难辨,仅有三处保存有宋代年号。宋陵采石场遗址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是宋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的结晶,对研究宋代皇陵建设及宋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和店窑是一处北宋时期制瓷工艺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生产场所,它高超的烧造技术为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北宋官窑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宋代烧瓷窑炉的发现,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次重大发现。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阳人遗址是长江流域较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地点,学术影响较大。遗址有丰富的动物化石,附近有鲢鱼山、伴峡小洞等旧石器时期遗址,对于研究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梅铺猿人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所显示的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以及爪哇猿人的牙齿特征相类似,是研究亚洲直立人的珍贵标本。其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所代表的地质时代较早,所以梅铺猿人时代早于北京人,与郧县人相当或略晚。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古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黄龙洞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表现出了介于中国直立人(较早古人类)和中国现代人之间的特征,体现了两者相关的连续性特征,对研究中国古人类的演化进程和现代中国人起源等,都有着极其重要价值。黄龙洞遗址人类化石已被命名为“郧西人”。
桂花树遗址首次明确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叠压关系,使得研究者准确地把握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器物类别组合上的区别,并首次将龙山时代的遗存命名为“湖北龙山文化”,客观上推动了石家河文化的研究。
叶家庙遗址填补了鄂东北屈家岭文化城址的发现空白,遗址不仅有城垣、环壕等防御措施,还发现了与城址有关的供、排水系统,以及居住区、墓地等,对研究长江流域早期社会组织形态、城市的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城河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长江中游早期古城址的内容,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之间的关系、探讨长江中游史前聚落布局、文明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墓地保存完整,是长江中游汉水流域目前所见同时期墓葬中规格最高的。因此,该遗址(墓葬)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的关系,探索长江中游早期文明的起源、特点、进程、动因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阶段的遗存,商周遗存代表了江汉地区商周时期一个独立地域文化类型。大量与矿冶相关的遗存,表明它是当时鄂东南地区古矿冶遗址中的高级别聚落,为研究鄂东南地区古代矿冶生产、青铜器铸造及其技术水平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对建立鄂东南及相邻地区(皖西南、赣北)此类文化类型的分期年代有着重要意义。
七里河遗址,首次揭开了房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填补了武当山南麓至神龙架区这一大片区域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现的空白。其中关于石家河文化的发现,表明七里河遗址在石家河文化时期是一个等级较高的聚落址,历史文化价值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