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洛河流域的调查中,发现旧石器地点300余处,采集各类石制品13000余件,相邻的丹江上游商州市腰市盆地4处,采集各类石制品870余件。另外在洛南盆地发现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1处,并对其进行持续三年的发掘,共获得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40余种,各类石制品7.7万余件,其中洞穴内达6万余件以上,揭露遗址面积120余平方米,从中清理出3层古人类居住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该遗址被认定为一处埋藏十分丰富的早期人类生活居址。
龙王辿遗址位于壶口上游1公里处,是重要的黄河古渡口,也是上流船只必须停靠的古码头。船从这里上岸,通过“旱地行船”,绕过壶口瀑布,方能进入下游继续航行。黄河航运的发达,促使了东、西龙王辿集镇的繁华。据史料记载,远在明代起,东、西龙王辿就形成了繁华的商业集镇,最多时一天能停泊一千多条船,一直延续到上一世纪50年代,才逐渐衰退,历时400余年。
旧石器时代,东、南、西有尧门河环绕,北侧靠山,地势较陡。东西宽6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旧石器时代遗址。"黄龙人"头盖骨化石1975年出土于此。该化石保留了额骨和顶骨部分,骨壁较厚,额部后倾,眶缘圆钝,为成年男性头骨,属晚期智人,距今约3~5万年。原件现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5平方米,发掘面积610平方米,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600余件,并清理出仰韶文化时期的残居住址20余处、灶坑一个,储藏物品的窖穴115个及墓葬25座,是当时在陕南所发现的史前时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积层最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遗址。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骨雕人头像,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工最早的一个骨雕人头像,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骨雕艺术品。
柳家河遗址,新石器古遗址,第三批,位于安康市五里镇柳家河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南距越河100米,北距神仙街200米,周围地势平坦,中部隆起,呈不明显土丘状。东面被柳家河村叠压,西面是耕作区。遗址表面有石器、陶片和红烧土。西部有高约1.5米的断层,系褐色灰土,含陶片、红烧土。断层以下向西的稻田中,文化层表露,可采集陶片石器等。
杨官寨遗址属仰韶文化范围。遗址北临雷村,东接徐午村,南距泾河约1公里,面积约80余万平方米。泾渭两大河流在遗址东约4公里处汇合形成泾渭三角洲。发掘的南区发现各类房址23座,以及仰韶时期的灰坑496座、陶窑10座、瓮棺葬8座等,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北区共发掘仰韶时期的各类房址26座、灰坑334座、陶窑16座、瓮棺葬24座等。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