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金殿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海拔1612米,面积约16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
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将军府。军府设在惠远城内,惠远乡东侧,南距伊犁河约7.5千米,东南有惠远老城。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村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拔70米左右,于1962年发现,但因建房修路,现仅存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0米。白石村遗址属于贝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略晚于北辛文化,距今6000—5700年,但其文化特征与北辛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白石村遗址的发现,对于确立山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透雕石牌楼,建于明朝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当时付永淳官拜吏部尚书,不仅忠于职守,为官清正,还根据当时朝政中存在的主要弊病,提出了十项重要建议铨政十事。崇祯看后,不仅高兴地采纳了,而且为表彰付永淳及其父、祖忠于朝廷的功勋,曾封其父铤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其祖承训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而敕建三世中枢付氏牌楼于灵寿北关,1954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保,又名小西天,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2001年06月25日,泰山石刻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秦直道起点段位于淳化县境内,自汉甘泉宫遗址宫墙北门起向北,至北庄子村处开始收窄,上行1千米后拓宽至17米,其后向北延伸至还把1769米处的鬼门口,此处宽约为20米,再向北进入旬邑县境内。2013年7月21日,秦直道起点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门关遗址,又名小方盘城,是西汉玉门都尉治所遗址,关城周垣尚在,方形,夯土修筑,现存关城城墙南北长26.4米,东西宽24米,高9.7米;河仓城,又名大方盘城,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等给养的军需仓库。
原是一家大地主的住宅,中间有一条长廊贯穿整个宅院,将之一分为二;整个宅院前后共五进院,有7栋中式楼房,房屋60余间。1931年、1932年,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中共鄂豫皖省委就驻扎在这里。现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旧址
淮海战役总前委、中野司令部和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纪念馆,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商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在中国桥梁建设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宝轮寺塔,起初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17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陕州路,寺早已毁坏,唯塔独存。宝轮寺塔全称“宝轮寺三圣舍利宝塔”,俗称“蛤蟆塔”,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因在塔旁击掌有蛤蟆式回音而得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