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原为惠明寺附属建筑。据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原府志》记载,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为当时晋阳古城内惠明寺院建筑,塔屡建屡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原址上重建惠明寺和阿育王塔,将原九层砖塔改建成喇嘛式。现惠明寺已毁,仅存阿育王塔。
始建于公元1901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现老车站商城暨首铁文化宫所在地),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随着历史沿革,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至今,素有首都迎宾门之称。
第五批国保,亦称真泽宫,据碑文记载,寺创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59年),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年)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后殿、东西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据记载,始创时寺曰“翠山院”。唐仪凤元年(676年),改称“善住阁院”。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予以重建,曰“真容禅院”。明万历年间改名尊胜寺。现存建筑多为民国初期遗物。
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第五批国保,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寺原名龙泉寺,为当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唐总章二年称龙严寺,殿内“家具熔金作像”。金天会七年(1129年)僧惠耀主持修建过殿,天会九年(1131年)增修法堂。大定二年(1162年)改额“龙岩寺”。明万历八年(1580年)又大兴土木,葺补修缮。现存过殿建筑为金代遗物,其余皆为明代建筑。
赵疃地雷战遗址位于海阳市赵疃乡赵疃村。南濒黄海,东西北群山环绕,盆子山北麓是蜿蜒崎岖的山谷沟地,赵疃、文山后等村坐落在谷内。现存地雷战遗迹有山枣埠、月牙桥、村南丁字街、村北十字街等处,原貌尚存,墙壁上留有当年地雷炸痕。村中建有“赵疃地雷战陈列馆”。2019年10月被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国保,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
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清代续修。韩城普照寺,建筑面积426平方米,主要建筑大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保存有塑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二菩萨,阿难、伽叶二弟子五尊彩塑像及明清藻井绘画一百三十余幅。大殿东西有土地庙关帝庙各一间,殿前东西侧分别为伽蓝殿与护法殿,殿后有观音洞、禅院等。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的旧址,现用做新华社的礼堂。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文化特征鲜明,内涵丰富。遗址出土的大量器物中彩陶占85%以上,堪称彩陶的鼎盛时期。在半山类型遗址和墓葬中反映了当时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男性较马家窑类型时期逐渐在社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
该旧址为法国天主教会献县教区耶稣会在天津创办的中国第二所天主教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的主楼。筹建于1920年,1970年,建筑原址改为天津外国语学院。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主楼。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