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政府的第一个政权机关,是中国结束二千年帝制的标志。旧址遗存有都督府会议厅、黎都督起居室、卫官室等。
武当山金殿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海拔1612米,面积约16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
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遗址,也称“郢”都,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方的第一大都会。
八七会议会址作为记录“八七会议”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于东汉末年的玉泉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玉泉铁塔铸于北宋嘉佑6年 ,铁塔上铸有2279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地宫中有大批珍贵文物,除佛牙舍利和舍利子外,还发现了唐代鎏金菩萨、大石函、影青莲瓣高足供养瓷炉及宋代小石函、水晶珠、铁锁链等。
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是武当山保留比较完整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紫霄宫为武当山历史上的道教宫观之一,属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1932年,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地,贺龙元帅曾居此。
采冶年代始于商代,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之一。
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与其父母的墓地。墓前有明万历年间李时珍的儿子所立的墓碑,上部及两侧以条石镶框。
国民革命军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现保存有当年阵亡将士墓、纪念碑、纪念亭、汀泗桥及战壕和炮台。阵亡将士墓长方形券顶,长7.7米、宽6.2米、高1.45米,墓前立碑,高1.54米、宽0.76米,正面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之墓”,四周环以短墙;方尖纪念碑,通高6.7、基宽1.04米,正面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亭平面呈六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高5.5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现保存有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革命法庭、工会、银行、列宁小学等40余处革命旧址及以革命烈士命名的“彭湃街”、“杨殷街”、“光浩门”、“南一门”和红四方面军成立时的广场等纪念地和有关遗迹。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现保存有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宣传部、《工农日报》社、《红旗日报》社等革命旧址。
建于明嘉靖31年,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武当山列为明皇家庙观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