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1899-1906年),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张石铭的私家住宅。该宅将中西建筑形制相互穿插、融会贯通,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它集东、西方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堪称江南第一民宅。2001年06月25日,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主要大路因以中国八大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筑为别墅区,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1992年,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2009年,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地处湖北阳新、通山和江西武宁、瑞昌4县交界处。保存着鄂东南特委、龙燕区苏维埃旧址和彭德怀旧居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9处。其中12个旧址集中分布在龙港镇区600米长的老街-红军街。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旧址原为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大革命失败后一度为军队驻地,后一直为学校。旧址坐北朝南,有房屋四栋,建筑面积5110平方米,为晚清砖木结构学宫式建筑。1958年筹建旧址纪念馆,1963年正式开放。
武汉老城区原法租界和现车站路与京汉街的丁字路口。建筑面积1176平方米。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重要遗存。
江汉关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恩九生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李四光选址、规划、筹资,美国著名建筑师开尔斯主持设计。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华中水工试验所、学生宿舍、饭厅、俱乐部、18栋教授住宅楼、牌楼、水塔等。整体布局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汇的轴线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团组。
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的居所。旧居坐西朝东,平面呈正方形,为一栋砖木结构西式二层楼房,红瓦四面坡屋顶,其东、南、西三面环以回廊,东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二立面则为廊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