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北宋,各代屡有维修,现存古建筑群为清代建筑。兰州府城隍庙是甘肃省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之一,雕花琉璃屋脊和大量的砖雕,体现了当时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水平,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遗存,
明惠帝建文二年肃庄王朱瑛始建,是甘青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对研究明清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均具有较高价值。
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是了解河西走廊西段古代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形象资料,它与内蒙、宁夏等地的其他岩画组成了我国北方岩画圈,是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生活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黑山岩画属摩崖浅石刻岩画,刻凿方法主要有磨刻法、敲凿法、线刻法等。内容以舞蹈、狩猎、人物、动物、佛塔等为主,尤以反映野生动物的画幅居多,总计达20余种。从内容看,黑山岩画延续时间较长,可能从战国时期直至明代。是中国北方岩画的典型代表,作为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记事画,涉及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具有较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
石拱寺石窟开凿时代早,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与麦积山石窟相呼应,是丝绸之路佛教艺术文化线路中东段的重要节点,是北朝时期陇山周围佛教及历史、交通等方面的珍贵材料。
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风格,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古代河西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补充材料。
据碑记和造像风格等综合分析,石空寺石窟最早开创于宋代,明清时期继续扩建与修缮,石窟的开凿是佛教传入陇东地区后,与当地本土文化相互渗透的结果,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宣传场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典型的民间特色,对研究陇东石窟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驻地,包括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闫洼子会议旧址、42烈士殉难处、列宁小学旧址、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陕甘边区军委旧址和警卫连旧址。
榜罗镇会议解决了俄界会议所未能解决的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具体目的和问题,确定了包围与扩大陕北苏区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937~1943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嘉伦、谢觉哉、伍修权等人,在此领导“八办”全体工作人员,为营救红西路军将士、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延安输送进步青年、确保共产国际交通线畅通、指导甘肃地方党组织建设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石油工人打出的第一口油井,是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摇篮,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在我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作为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私人住宅式古典建筑群,气势宏大,结构严谨,布置精巧,既具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又融欧式建筑意境;既有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又有南方园林风貌;既显民族特色,又容当地风俗,是多种文化元素的结合体,对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建筑学、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民族学和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