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逝世后,原葬龙山东南麓。唐元和十二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即今太白乡谷家村口。墓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南距公路约300米。沿公路旁石板小道, 过小石桥,入李白墓陵园。园内左侧有“青莲池”,柳依依,绿水泱泱,拱形“化鹤桥”横跨池上,连着“十咏亭”。李白晚年在当涂写过十首歌咏当涂山川风物的诗,谓之《姑孰十咏》,后人曾在姑溪畔建亭以志,后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
1978年初春,该村农民在此掘毁一墓(编号M1)。墓中有重椁单棺,木器、陶器悉被丢弃毁坏,仅铜器被文物部分追缴收回,玉器出土数量较少,据称均为管、珠一类的小饰件,至今尚有部分散存于村民手中。此次出土的铜器有盘、盆、簋、壶、、削、戈、矛、镞、编钟等,收集到的一个铜鼎盖和兽面纹的壶耳,纹饰都很精美,可惜这些鼎、壶等十分重要的铜器却至今不知下落。出土的编钟共有7件,两件大的为钮钟,其余小的为甬钟。钮钟器形较大,通高43.5厘米,重11.6公斤,气象庄重,纹饰精美。
箫王庄墓群,原有堌堆九座,现仅存四座,编号为M1—M4号墓。1972年,山东省文物普查时,确定四堌堆为大型汉墓群,命名为箫王庄墓群。1977年,山东省公布其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墓群中封土较大的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修复。根据出土文物特点及墓葬形制等分析,该墓墓主人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东平国宪王刘苍之次子、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洗砚池墓群位于,发掘出土两座晋代大型墓葬,其中一号墓为双室墓葬。是山东已发掘汉晋大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二号墓葬为单砖室墓,结构保存完整。其中1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精美的随葬品。
1986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清理。封土已毁,已探知1石室墓三座,当为一家族墓地。墓葬清理前已遭破坏,随葬的大批陶俑已毁,残存有瓷器、陶器、泥钱、铜镜等和墓志1盒。据墓志,此墓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墓主崔芬(503~550),字伯茂,清河东武城(今淄博市淄川区)人,仕东魏,累官威烈将军、南讨大行台都军长史。2006年,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古墓葬,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氏家族墓地现存韩国昌、韩允中父子及其家族墓地与神道碑、牵马俑、石马、武士俑、羊、虎、墓表等石刻。据旧唐书记载: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忠为唐魏博节度使,其父韩国昌为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故其家族墓地规模宏大,石刻雕琢古朴,系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碑额利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成,神龙曲身盘绕、层叠分明。
明鲁王墓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1370--1389年)及其妃子的陵墓。陵区共分导引、陵园、陵寝三个部分。建有内外城墙,外城墙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800米,总面积约为96万平方米;其中陵园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是明代亲王第一陵园。陵园主要建筑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明楼、地宫,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是目前山东省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明代墓葬。2006年,明鲁王墓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2006年05月25日,应国墓地作为周至汉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墓,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碑刻二通,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东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