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村鲍氏宗祠于乾隆五十二年竣工落成,占地680平方米,是当地保存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鲍氏宗祠坐西朝东,三进三开间,都采用木栅栏护祠外套。两边八字墙,磨砖对缝,“万字”花纹嵌入其中,上有葵花砖雕修饰,下为“虎门纹”,上下均有石基护祠,祠内卷篷轩顶、雕梁画栋。享堂分三格分设,里外天井、两廊环抱,石柱、木柱林立并有说处。“鲍氏宗祠”匾额高悬,门前“百兽坦”,旗杆敦六个分两组,端坐坦前,气势恢宏。该祠三进两天井,前后高低有序,一进为天井庭院,廊西廊北合抱。二进为正堂,“惇叙堂”正匾高悬,卷篷轩顶,画栋雕梁。鲍氏宗祠“惇叙堂”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竣工落成。该祠用料粗硕宏大,左势非凡,布局灵活,设计巧妙,是当地保存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建于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平面由主屋、东偏厅、西偏厅、西偏屋、厨房及前、后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30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73.11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五进,第一进门厅平面三开间,做有三间四柱五楼式门楼;第二进平面三开间,前廊步施船篷轩,正帖做人字轩,五架梁、三架梁立童柱承桁,照壁上悬匾“友仁堂”;第三进平面三开间,明间敞开为厅,两次间围合作为厢房使用;第四进平面五开间,明间为开敞空间,作为过厅使用,次间及梢间合并,围合作为厢房使用;第五进平面五开间,明间为开敞空间,次间及梢间合并,围合作为厢房使用,二、三层通间敞开。同安堂依靠主屋两侧设有偏厅,布置前后院落。整栋建筑门楼施以人物、花卉等砖雕,木制雀替、梁袱、平盘斗、象鼻、斜撑、叉手等雕有花草、如意图案,石作体现在柱磉、须弥座等,刀法细腻,活灵活现,工艺精湛。同安堂作为清代徽商的住宅,保存完整,建筑结构为典型的清代式样,雕刻精美,其私家园林更为现存徽派建筑中难得的实例,是研究徽州清代徽商建筑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绩溪文庙坐落在绩溪县城内北大街西侧,江南第一学宫的庙门临街巍然耸立,与已开放的胡雪岩纪念馆相毗邻,距绩溪县三雕博物馆仅百余米。绩溪文庙以南北为中轴线,作东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是庙门、棂星门、泮宫坊、伴池浮桥、戟门、露台、东西两庑、大成殿。面阔38.55米,进深172.45米,占地面积6647.95平方米。据清嘉庆《绩溪县志》卷五《学宫》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县孙银槎倡议重建文庙,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县张邦桓率绅士晨夕堇功乃成。殿五间;前筑露台,砌石栏;东西两庑各七间,庑旁各两间;戟门五间,门东两间为斋明所,西两间为宰牲所;重浚泮池;修泮宫坊及石桥、围墙、棂星门”。由此证实现存的文庙建筑-伴池伴桥、东西两点大成殿为清乾隆年间所建。而其余建筑除庙门外虽当时未作修复,然其平面格局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