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元代,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赐额“大天乙真庆万寿宫”;明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赐匾额“大圣南宫”。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
又名诸葛亮故居,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居住地。
始建于东汉,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均保存较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十五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同年12月,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到达武汉。
旧址设立在白果树湾南的一座青砖瓦屋内.此屋造型大方,大小四间,外间为正厅,中间夹有天井,宽敞明亮。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在原址建立纪念馆。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旧石器时代遗址,属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00万年。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曲远河与汉水中游交汇处。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基岩以上堆积物厚18米左右,其中化石堆积物厚3.5~4米。是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属大溪文化,还叠压有屈家岭文化层和石家河文化层,是长江流域著名的原始村落遗址,它又一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洪山东延余脉向江汉平原北部过渡的连接地带。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米。是中国南方稻作农业聚落的典型遗存。
走马岭屈家岭文化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走马岭遗址的发现为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和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该遗址屈家岭文化房基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居住形式、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量的大溪、屈家岭文化稻谷的出土,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及当时稻谷产量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磨盘山遗址分布着大量的东周时期的楚国中小型墓葬,属于周代古文化遗址,是一处楚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重要遗址。
东周时期遗址,文化层厚约2~3米。是一处以东周楚文化遗存为主的重要遗址群。共有遗址和墓群3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西周遗址1处,东周遗址22处(其中2处迭压在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上)、墓群3处,西汉至宋代遗址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