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山羲皇庙遗址,始建年代可追溯至宋代或更早,至清末蔚成规模。1929年被焚毁。遗址庙墙内自西向东可分为5个建筑组群。其中,西二路建筑群规模最大,包括朝王殿、钟楼、鼓楼、人祖殿、火神庙、学堂、三圣殿、团圆宫等基址。庙墙外有照壁、午朝门基址及6通石碑。凫山羲皇庙遗址结构完整,布局清晰,集伏羲文化祭祀与道教、佛教信仰于一体,建筑遗址体现了官式建筑和民间做法相结合,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宗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东镇庙坐北朝南,自宋奠基创修,后经元、明历次拓其基址,屡加增修,规模宏大,庙貌巍然,保护面积约11万平方米。庙内各时期遗址特别是宋代大殿遗址、古祭台、柱础石等大部分建筑基址保存较好。
孙家洞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伊河南岸哼呼崖的崖头之上,栾川县曾发现多处旧石器遗址,是栾川县诸多旧石器遗址中的一处。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首位。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代家门村西北约300米,坐落在贾鲁河上游九娘庙河东岸二级阶地之上。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奶奶庙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羊遗址,位于河南省宜阳县张坞乡苏羊村。”是仰韶—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总面积约63万平方米。苏羊遗址分为苏羊区、下村区和留召区3部分,各区的东西两面均有沟壑围绕,文物遗迹非常丰富,石器遗物随处可见。2019年10月7日,苏羊遗址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坟岗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1—3米。内含大量石料、陶片、骨器及烧土等。生产用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网坠、骨锥、骨针,生活用具主要有陶鼎、陶壶、陶瓮、陶杯、陶豆、尖底瓶等。2019年被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阎村遗址位于汝州城东纸坊镇北500米阎村东。距县城12.5公里,总面积7。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米左右,内涵丰富。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官遗址位于南乐县史官村的苍颉庙,为新石器时代、商周古遗址。史载苍颉庙乃依陵而建,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即公元154年。2019年10月,史官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夏代中原地区,如此规模公共墓地的发现目前尚属首次,为先商文化的发掘研究工作填补了一项空白。这一时期的石棺墓在中原地区也是前所未见,石棺以及其简化形式墓葬的发现亦提供了探讨商族起源的新线索。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淮阳双冢遗址,北距平粮台古城址1.5公里,东临蔡河,是一处含有龙山、二里头、商文化遗址。遗址内遗物丰富,冢东南有红烧土房基面。是一处人口稠密,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遗址。2019年10月7日,淮阳双冢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史村遗址于荥阳市城关乡西史村南侧。该遗址北邻西史村,南距陇海铁路200米,东西长6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该遗址的时代为夏、商,1974年发现,出土过青铜器等重要文物,是一处具有重要价值的夏商古文化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大型商代晚期贵族墓群,面积达150万平方米。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晚商文化及淮夷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学术资料。2008年9月29日,经过部分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265座,多为商代贵族墓葬;出土有青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共27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