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西城驿—四坝文化,距今4000-3400年。遗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400米。遗址保存基本完整,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为全面认识和研究我国西北地区西城驿—四坝文化的特征、分期、年代、源流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房址、窑址、灰坑、殉马坑、路基、枯井各类遗迹现象800余处。2019年2月,宁县石家墓地·遇村遗址考古初评入围“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年代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出土青铜容器、青铜兵器、陶器500余件。毛家坪遗址极大丰富了周代秦文化的内涵,完善了甘肃东部秦文化的编年,为探讨秦人西迁年代提供了重要佐证,对研究中国郡县制起源以及秦代独特的车马文化有重要意义。
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一批集采矿、选料、防御等于一体的采矿聚落址,对研究玉矿开采及相关的采矿技术、选料技术、行业组织、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径保尔草场玉矿和寒窑子玉矿两处遗址。
烧窑史历经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没有中断,具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积层,是研究古代、近代北民窑方体系最完整的窑址。生产的器物在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不拘一格,融汇了瓷州窑、耀州窑、山西诸窑口和景德镇等窑口的特点,形成了独特丰富的釉彩,创烧出各式各样的器形和变化多样的绘画装饰手法,是最朴素的陶瓷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