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119年)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建。现存建筑布局山门内为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中为释迦殿,东西配殿为地藏、罗汉殿,最后为雷音殿。殿旁东西各有小院一区,东为菩萨院,有三大士殿,西为关圣院,有关帝殿。2019年10月7日,泽州崇寿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该庙院落为二进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大殿、过殿,戏台设在庙院外南向约50米处,仅保留基址。庙院两侧分别设置钟鼓楼、东西厢房。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梁架结构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用三柱,梁栿主要构件比例为3:2,这是早期建筑构件之比,脊檩处施用叉手,蜀柱下采用驼峰,也为早期建筑特点,斗栱后尾形制为㭼头木,斗栱因包砌于前檐墙内,其形制不详。2019年10月7日,长春玉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现存石碑载,明正统、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和民国均有修缮。是宋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2019年10月7日,昔阳离相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第八批国保,因桥居于城南,所以又名南桥。创建于金泰和三年,明成化年间重修,清乾隆二十年、道光十年因桥洞坍塌二次重修,光绪二年和五年又曾补修、铺道、筑堤。
始建年代不详,原为二进院落,现仅存一进院落,原有布局不详,现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中殿,两侧建有掖门、东西配殿和耳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师部曾设在此,指挥部队在七亘两次伏击日军,创造了军事史上“重叠设伏” 的光辉战例。
宋建隆二年 (961年)创建,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檐下斗四铺作单下昂,补间斗一朵。殿内使用减柱造,后槽施大内额一根,梁架结构为六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三椽与四椽上皆施彩绘。
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成殿保留元代特征外,余皆明清遗构。文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两侧有厢房、配殿等,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大成殿位居文庙中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元代特征显著。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献殿、正殿及东西耳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顶。斗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袱前压乳用三柱。
泰山庙又名“西庙”,庙宇整体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创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有正殿(元代)、西配殿(明代)、戏台(清代)、西耳殿(清代)。泰山庙各建筑梁架保存较好,其中价值最大的为正殿壁画,壁画图案栩栩如生,风格清淡雅致,线条流畅,笔力劲健。泰山庙现存元、明、清建筑,且正殿保存清代壁画,壁画精美,原真性较好。
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山门、正殿。南北长27.15米、东西宽16.8米,占地面积456.12平方米。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顶,灰布筒板瓦屋面。檐下设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铺作,明间劈板门,次间设直棂窗装修。
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均有增建修葺。现存一进院布局,中轴线自南依次为山门(上有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布有西妆殿、东厢房、东耳殿,剩余建筑均已坍塌。
昭泽王庙,该庙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为一进院落,南北长36.5 米,东西宽21.5米。占地面积约710平方米,正殿面积约149平方米。庙内建筑共3座,平面布局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西廊房。现庙宇规模已非原制,但其主体建筑大殿仍为元代遗构,东西廊房为清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