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始建于唐代,原建筑多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现存木结构为辽代遗物,为目前仅存世的八大辽代建筑之一
据《定兴县志》载,慈云阁原名大悲阁,其始建年代不详,以阁内大悲佛铜像而得名,后毁于战乱。元大德十年僧德宝在故址重建此阁,明万历年间李尽传重修,因佛教视心慈为贵,贵慈如云,改名慈云阁。现存建筑仍为元构。
建于明洪武十年,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庙,蔚州卫指挥史周房将蔚州土城改建为砖城,辟东、西、南三门,正北无门建玉皇阁一座,与三门遥相对峙。据《蔚州志》记载,昔日城垣有楼阁24座,独此楼最为弘整高峻,雄伟壮观。
始筑于战国时期,元代始被称为紫荆关。明朝洪武初年,大兴土木改筑旧城再建新城,形成现今的规模。与倒马关、居庸关合称“内三关”。
始建于唐天宝年间,一座古老庙宇,以保存有精美的古代壁画而闻名。寺院面积23亩,建筑12座,依次为:山门、照壁、释迦殿、钟楼、鼓楼、毗卢殿、文物展室、文物库房等,其中释迦殿、毗卢殿均绘有明代壁画。
目前中国现存唯一较完整的唐代道德经幢。经幢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立在易县城西开元观,南宋乾道五年(1109年)迁至城内南端的龙兴观。
雕刻建造于唐开元十五年。中国现存最早的经幢实物,曾被盗,对于研究经幢的发展历史以及佛教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批国保,为一处五点:即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花山毛主席旧居、县城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处、史家寨乡家北晋察冀边区政府机关驻地、史家寨乡庙台冀晋军区司令部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了抗日战争中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和解放战争中上党、平汉等著名战斗、战役,曾有一百一十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驻扎长达五年之久。
泥河湾遗址群,距今约177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泥河湾标准地层记录了第三纪晚期至第四纪地球演化和生物、人类进化的历史,受到国内外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及史前考古专家的极大关注。
西寨遗址是一处集祭祀、居住、制陶、制石、渔猎于一体的大型史前遗存,反映了滦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及演化序列。祭祀地点和太阳纹刻石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宗教和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寨遗址考古还展示了当时极其发达的捕鱼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