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表现出了介于中国直立人(较早古人类)和中国现代人之间的特征,体现了两者相关的连续性特征,对研究中国古人类的演化进程和现代中国人起源等,都有着极其重要价值。黄龙洞遗址人类化石已被命名为“郧西人”。
桂花树遗址首次明确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叠压关系,使得研究者准确地把握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器物类别组合上的区别,并首次将龙山时代的遗存命名为“湖北龙山文化”,客观上推动了石家河文化的研究。
叶家庙遗址填补了鄂东北屈家岭文化城址的发现空白,遗址不仅有城垣、环壕等防御措施,还发现了与城址有关的供、排水系统,以及居住区、墓地等,对研究长江流域早期社会组织形态、城市的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城河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长江中游早期古城址的内容,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之间的关系、探讨长江中游史前聚落布局、文明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墓地保存完整,是长江中游汉水流域目前所见同时期墓葬中规格最高的。因此,该遗址(墓葬)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的关系,探索长江中游早期文明的起源、特点、进程、动因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阶段的遗存,商周遗存代表了江汉地区商周时期一个独立地域文化类型。大量与矿冶相关的遗存,表明它是当时鄂东南地区古矿冶遗址中的高级别聚落,为研究鄂东南地区古代矿冶生产、青铜器铸造及其技术水平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对建立鄂东南及相邻地区(皖西南、赣北)此类文化类型的分期年代有着重要意义。
七里河遗址,首次揭开了房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填补了武当山南麓至神龙架区这一大片区域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现的空白。其中关于石家河文化的发现,表明七里河遗址在石家河文化时期是一个等级较高的聚落址,历史文化价值重大。
毛家咀遗址的大型干栏式木构建筑,是首次在我国南方发现的大型干栏式木构架建筑遗迹,是中国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出土的西周铜器,对探索长江中游地区的西周文化有重要意义。
1957年11月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联合,运用遥感测量和实地钻探,发现安居遗址有方形夯土城圈。
鄂东北地区东周至秦汉时期一座重要的军事城堡,为研究东周楚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本。
一处比较典型的以楚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遗址地层堆积丰富,文化发展序列清楚,器物组合完整,是迄今发掘的诸多楚文化遗址所不能比拟的,对于楚文化陶器分期标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存良好,已发现城垣、角楼、城壕、烽火台等遗迹,时代明确,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