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春,随着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的成长壮大和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皖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鄂豫皖边区燃起的革命烽火已形成燎原之势,初步实现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旧址被敌人烧毁三间。1979年新县人民政府按原样进行了修复。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旧址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41平方米。1946年9月27日,晋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司令部在此驻扎。10月,刘、邓首长率部发起陇海路段反击战和曹县、定陶、巨野、鄄城战役,4个月歼敌4.7万人。11月,野战军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政委邓小平号召全军指战员振奋精神,多打胜仗。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现存文庙大成殿和崇圣祠两座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盛于宋,金代兴定壬午大成殿大修定型,新增孔子携徒像。现存建筑为金代仿宋建筑。崇圣祠为清乾隆57年(1792年)建筑,面阔七间。1948年1月至3月,豫西军政干部学校和在宝丰建立的五分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由戈果率领的鄂豫皖干部训练班,先后迁到鲁山县城,3个学校合并改组,在鲁山文庙建立豫陕鄂军政大学,校长由陈赓司令员兼任。
最早的跳伞塔,20世纪60年代部队兴建,位于开封市南郊乡干河沿村南的开封市跳伞塔,于1965年6月17日落成开始使用。2019年10月7日,开封伞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滑县县委政府办公院位于县城道口镇解放路中段,该院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57942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房屋共计450间,砖木结构。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郑州第二砂轮厂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其旧址文物本体包括陶瓷砂轮制造车间、橡胶砂轮制造车间、砂轮成品库及发送间、厂部办公大楼、耐火物原料及结合剂加工车间、金刚砂仓库及结合剂处理间、备用工具及润滑油仓库,总建筑面积约87800平方米。
1926年8月27日,北伐军在汀泗桥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后,29日,叶挺率独立团向贺胜桥发起进攻,至20日上午10时全部攻克贺胜桥。陵园平面略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宽南窄,西南低,东北高,依地势形成三层阶梯式结构。园内由南向北依次为纪念墓、纪念亭、纪念砷等纪念建筑。
第八批国保,由汉协盛营造厂设计、施工,1919年始建,1921年正式启用。抗战期间,曾是各阶层人士活动的重要场所。汉口总商会从创立到1949年消亡,为武汉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旧址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共四层,砖木结构,西式古典主义建筑。立面构图强调竖向。外墙采用仿麻石粉刷,正面入口壁柱做西式古典柱式,入口上部饰山花线角。该旧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八批国保,旧址共5间,面积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旧址设立在白果树湾南的一座青砖瓦屋内.此屋造型大方,大小四间,外间为正厅,中间夹有天井,宽敞明亮。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在原址建立纪念馆,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45年9月18日,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将军在此接受华中战区侵华日军冈部直三郎率属21万人投降。旧址建于1942年,原系日伪武汉市市长张仁蠡主持兴建的张公祠(张仁蠡是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祠内供有张之洞的牌位和张姓家谱。
第八批国保,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中国人民而英勇献身的苏联空军志愿队15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坟墓。原在中山大道陈怀民路万国公墓中,1956年迁至汉口解放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