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龙山三村北,因其南、西、北三侧被巨野河支流—西河环绕而得名。西河遗址是山东省境内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中,保存较好、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一处典型聚落遗址。1997年因发掘出大规模房址遗迹等重大发现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西河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林遗址,位于临淄区凤凰镇和朱台镇的田旺、桐林、义和三村之间,1965年山东省文化局临淄文物工作队发现,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对其进行了调查,遗址南北约2000米,东西约1500米,由若干个遗址群组成,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类型。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在此树立了“桐林田旺遗址”省保碑。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桐林遗址”。
丁公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
据地方志记载这里原来岗阜起伏,草密林茂,传说为“武松打虎”之处,遗址内台基上有始建于明代的“武松庙”。阳谷景阳岗遗址发现于1973年。1994年,修建景阳岗公园时发现史前城墙遗存,经详细的调查、钻探,发现景阳岗遗址是一处龙山时代城址。城址平面呈椭圆形形,东北西南向,长1200、宽300-400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1977年12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一提名奖,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邱堌堆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商的遗址,距今约4500多年。现存堌堆高3米,长宽各500米,四壁较直,断面暴露有文化层。在该遗址发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叠压的文化层。该堌堆的发掘,将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山东省的西南边缘地区。岳石文化在山东的分布从东到西连成一片。故这里的岳石文化命名为“安邱类型”。1977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墨故城又称朱毛城、康王城,因古墨水河得名即墨,曾为胶东国都,是齐国东部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墨故城遗址,建于春秋时期,废弃于隋开皇十六年。现存即墨故城遗址系西汉胶东王城,地面有城墙遗存,分内城、外城。民国年间曾出土一窟古钱币,1986年出土“燕明字刀币”达28公斤,另有弩机、铜舫、剑、戈、刀、币等。
裴李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对河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是一项突破。裴李岗遗址发现的打制细石器,与更早的大岗、灵井细石器文化联系起来,填补了细石器文化与仰韶文化之间的一项空白。在考古编年上是无可替代的。
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