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依山而筑,面向平原,其雄伟壮观。祠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
东坡书院,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东坡书院坐东北朝西南,院内建筑按三轴线布列,主体建筑均布列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载酒亭、载酒堂、正殿、东西两庑廊,东轴线布列钦帅堂、西轴线布列陈列馆;书院四周构筑围墙,头门前立保护标志牌。
又称藏经堂,始建于清代。 1936年4月29日,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经过中甸(今香格里拉),将香格里拉中心镇公堂作为总指挥部。1936年5月下旬,红二军团离城北上,随即到来的以肖克和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又在公堂内整训了14天,召开了政治干部会议。
青海较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青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始建于元朝大德五年,即1301年,明王朝根据边疆少数民族虔诚信教的特点,采用投其所好的政策,大肆敕建寺院,赐封禅师,以此来笼络人心。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明王朝准许扩建隆务寺,并正式取名隆务寺。在安多地区,其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
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将军府。军府设在惠远城内,惠远乡东侧,南距伊犁河约7.5千米,东南有惠远老城。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保,晋代至宋代的佛教石窟群遗址。对于研究新疆地区古代佛教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
灵泉寺石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的安阳市境内。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创建。现有东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摩崖石塔200余处,并有北齐双塔和唐代双石塔。灵泉寺摩崖石塔按年代编排,反映出历代塔式的沿革,堪称中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保,开凿于元太宗六年,由全真道士披云子宋德芳主持营建的道教石窟。石窟共存三层九窟,因窟内供奉的雕像不同,分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玉帝龛、七真龛、辨道龛,共有雕像87尊。现存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内石雕像发髻突起,衣饰简炼,体形修长,尚存金代风韵;其余几龛内雕像面相方圆,衣纹厚重,皆为元初风格。第8龛内存有明清泥塑三皇、关羽等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