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肋骨拱石桥,对研究我国桥梁发展史有重大意义。
原名振声堂,由义邑西乡著名的火腿商人陈子寀命其孙陈正道筹划建造,始于清嘉庆元年,嘉庆十七年落成挂匾。建筑以木雕、砖雕和石雕艺术闻名遐迩,是东阳木雕艺术发展至顶峰时期的典范之作,堪称木雕艺术的奇葩,雕刻艺术的博物馆。
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元月,为砖室封土,是明朝开国元勋及朱元璋的帝王师--刘基的故里与安葬地。该墓系刘基与其俩位夫人合葬墓,由上下坟坦和墓室组成,坐西南朝东北,清道光年间加建扶椅式鹅卵石墓圈,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原有七座,现存五座,五座牌楼沿南阁村主街道一字排列,全长150米。保留了较多早期手法,具有明显的浙南地方建筑风格。
又名“甬东天后宫”,是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昔日宁波港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
第五批国保,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内廷四阁”。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渊数,允宜广布,以光文昭”,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江南三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