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古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城西北44公里荆紫关镇。该镇西傍丹江,东依猴山,居豫、鄂、陕三省接壤地带,位置险要,临着丹江航道重要码头,是商业要地、军事关口。1987年,荆紫关镇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1年6月,荆紫关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胜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唐、宋,毁于战火,元至元年间重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殿3座建筑。2001年6月25日,慈胜寺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庙,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岳飞庙景区占地面积6300余平方米,殿庑建筑百余间,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文峰塔五层八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2001年,文峰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福寺塔,始建于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现存为北宋早期建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明福寺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佛教史、科技史和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2001年6月25日, 明福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属曹洞宗,与少室山少林寺、嵩岳寺等并称为嵩山之名刹。作为元至清时代古建筑,2001年6月,会善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永泰寺塔,系唐代密檐式砖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24米。塔身之上为11层密檐,各檐外轮廓的连线呈明显的抛物线形。塔的最上部是由仰莲、五重相轮等组成的宝刹。塔周围有金代均庵主塔,明代肃然无为普同之塔,都是永泰寺的附属建筑。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法王寺塔约建于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纪前半叶,是唐代甚至中国最优美的古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岳庙,即嵩山中岳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遗产点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
据《荀子·儒效篇》中记载:百泉始于商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
又名正觉院或西山寺。原专指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创建的寺院。现泛指包括西山(又名破额山、双峰山)、毗卢塔、鲁班亭、灵润桥(俗称花桥)、碧玉流、传法洞、夹木石等景点在内的禅宗圣迹。
明清土家族、汉族建筑组群。占地总面积约30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主要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高仰台李盖五住宅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政权、神权、军权为一体的封建土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