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城墙初筑于汉初,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在元末被毁,现存城墙为明初重建。城垣周长7.6公里,城高8米,四面六门,四角都有角楼,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
明代影壁,为原明襄阳王府门前之影壁,是我国现存的影壁中最大的石雕龙壁。绿影壁由绿矾石和汉白玉石雕拼砌而成,其纹饰精美,神态动人。雕刻技巧溶圆、浮、平雕于一体,粗犷豪放,浑厚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将住宅、庭院、书斋等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约2200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是岭南园林之珍品。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人称“东粤第一宝刹”。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珠三角保存最完整的典型清代城镇街道,清代官家富商宅第典型代表。广州典型的西关大屋基本湮灭之后,这里就是重要的物证了。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玄山寺,位于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汕尾玄武山旅游区内,始建于南宋建炎年(1127年),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的帝讳,改为元山寺。元山寺建筑格局为多组四合院对称式,坐北朝南,卧岗面海,依山递建,其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计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院落,在右庑廊、方丈厅和僧房等建筑99间,是一座具有典型潮汕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宫殿群体。2001年6月25日,元山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