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私宅。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甘肃省文物局(1998)14号文件对天水古民居的评价是:“天水古民居是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塔是庆阳市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砖塔。明代因遇山洪,淹没凝寿寺,仅存此塔至今。
一座砖土混筑的金刚宝座式塔,建于边长17米、高2米的台基上,塔座为三重方形束腰须弥座,底部二层须弥座平面为方形,边长8.7米。
甘肃省境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唐代佛塔建筑,有大小二塔,两塔隔溪相望,遥相呼应。大塔平面呈方形,面积116平方米,塔基边长10.8米,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空心砖塔,通高16.2米,第一层正面辟门,密檐用砖砌迭涩,挑出13层,第4、第8层挑出菱角牙子。小塔造型同大塔,通高4.9米,实心。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古建筑。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底边边长3.29米,无基座,通高26米。第一层塔身较高,各面平素无饰,仅东北面开一券门,门高1.87米,宽1.04米,深2.88米。塔身平面八角形,边长0.97米。向上各层塔身逐渐收分缩减,二至七层每面以砖砌八角柱分割成三间,各层每面上下交错开真、假门及假窗。
又名李元谅寝宫,俗称城隍庙,为奉祀唐代武康郡王、陇右节度使李元谅而建。武康王庙是甘肃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有元代特点的木构建筑之一,其铺作形制、材分制度基本合乎宋《营造法式》的规定,但又融合了明代手法和甘肃地方工艺,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齐长城是中国长城乃至世界长城建置年代最早、迄今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宏伟建筑之一, 1977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作为中国万里长城的建筑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在1987年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