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至周代时期的古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是一处重要的吴国城址。遗址面积大、保存好,地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是苏南地区同类遗址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对于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商周时期湖熟文化及吴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新石器至战国时代的遗址。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有四五米深,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经过钻探确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时期,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
佘城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云亭镇花山东侧,为一座规模不小的从夏至周时期古城,其建筑和使用年代距今约3500—3100年。先后有两次发掘。长方形的城址总计面积近40万平方米。城墙相对高度有6米左右。出土有陶豆、陶釜、石、箭镞、石戈等文物200多件,部分尚属完整。
晓店青墩遗址占地9万平方米,是西周至汉朝时期的遗址。文化层近2米,上为汉代文化层,下为西周文化层。被称为"青墩文化"。除有大量陶器出土,更有青铜剑、戈、镞等出土面世,还从古井中挖出唐代遗物。青墩遗址各类遗迹组合丰富,空间分布完整,地层清晰,遗物时代明确,这对宿迁地方历史研究,以及战国、秦汉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乡村社会考古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
阖闾城遗址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阖闾城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主要项目包括: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古城遗址修复展示区及龙山石城墙、石冢修复展示区等。
固城为春秋时吴国所筑,名濑渚邑,又名“子罗城”,呈长方形。城垣夯筑,分内外两重。内城呈长方形,南北13.5米,东西196米,南低北高,周环护城河,宽13.5米。城外设护城河,宽约18.5米,发现有西周铜戈、春秋铜鼎、编钟、提梁卣、战国铜剑、楚国货币郢爱、铜斧、汉代瓦当和砖等文物。遗址出土有大量西周、秦、汉、唐等朝代的文物,特别是在固城湖滨发现的东汉时期的“校官碑”,是江苏现存最早的汉碑。
曲阳城自西汉始为东海郡曲阳县县治,是汉代遗址。1987年,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博物馆考证为汉代曲阳县城遗址。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垣保存完好。出土汉筒瓦、板瓦、瓦当、陶尊、铜镜、军假司马铜印等文物。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瓮城遗址又名子城、京城,即青云门街北面的鼓楼岗上,城周平面近椭圆形。1991年起发掘,清理出六朝夯土及包砖墙遗迹、历代官衙建筑遗迹等。铁瓮城始建于公元195年三国孙权时期,形成于公元209年,在吴国几座都城中建城年代最久,保存遗迹最为完整,而文化内涵亦极为丰富,作为地方政治中心的治所,历经晋、唐直至明、清,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在古代城市史上也是十分少见。
黄泗浦遗址,面积约2平方公里,探出三处遗迹密集区,涉及水系、港口、寺庙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等内容。黄泗浦遗址临江入海的地理位置,在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对该遗址的发掘不但为唐宋时期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为中外文化交流、陆路和海运交通线路以及海岸线变迁等诸多课题的研究获得了一批新的考古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