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是津浦铁路上的一座跨河大桥,是近代史上世界列强掠夺中国主权的见证。大桥建成之后,此地成为北达京津、南至沪宁的重要交通枢纽。正因如此,在战争年代这条铁路也遭受了严重创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津浦铁路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大力进行桥梁加固和线路维修扩展,运输效率显著提高,通车能力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黑石埠村大寺,地处泰山东南徂徕山麓。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日第一枪,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起义旧址大寺,古称四禅寺,创建于北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历代均有重修。原建筑毁于清末民初。现存四禅寺院为后人修建,但并非根据原貌而建。院内立有金代、清代、民国重修四禅寺石碑5通。现存建筑、石碑和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2005年,新四军军部旧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临沂市列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七大重点项目之一。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是1917年修建的四合院建筑。占地南北长25米,宽18米。现有瓦房12间,其中北房5间,东西长18米,宽5米,高7米。房脊、梢饰有陶兽。西和南房各3间,形制与北屋相同。东南大门1间,高5米,宽3.75米,进深3.25米。原有东屋,建国后拆掉。均为石基、砖墙、灰瓦。
明末仕宦石氏的一处庄园,典型的“防御性寨堡式”建筑。保留有几十间清代建筑,而水寨镇的袁世凯行宫,部分建筑也保存至今。这次,袁寨古民居和袁世凯行宫,以“袁寨古民居”的名义晋身第七批“国保”。袁寨原名“石腰庄”,是明末仕宦石氏的一处庄园。清末,石氏家道中落,袁氏盛旺。
系张祜家族住宅。抗日战争期间,该庄园曾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的司令部和豫西专员公署办公处。建筑群大部分为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具有北方地区和黄土高原建筑的典型特点,依山筑窑洞、临街盖楼房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时的信阳鸡公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在一段时期内,这里曾有美、英、法、德、俄等23个国家的传教士、商人等建造的近500幢别墅,故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目前遗存的老别墅有上百幢,它们构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山中建筑奇观。
中国黄河第一铁路桥,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桥村黄河游览区内,由比利时人设计、承建,管理权属郑州铁路局。1906年正式通车,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桥,堪称“中国铁路大桥之母”。
刘镇华家族故居,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庄园错落有致地分为三层,有6个院落,石砌窑洞30孔,楼房210间,平房30间,对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由袁世凯兴建于1914年,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筑的典范。见证了洛阳从民国三年至1948年解放这一时期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在洛阳近代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兴隆庄火车站旧址位于开封县兴隆乡北部陇海铁路北5米处,由火车站站舍、站长住所、防空洞三部分组成,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调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