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书院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北,是陕西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户部尚书)于弘治七年(公元1494)创办。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气势恢宏。1991年被列为三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驻地,包括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闫洼子会议旧址、42烈士殉难处、列宁小学旧址、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陕甘边区军委旧址和警卫连旧址。
榜罗镇会议解决了俄界会议所未能解决的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具体目的和问题,确定了包围与扩大陕北苏区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937~1943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嘉伦、谢觉哉、伍修权等人,在此领导“八办”全体工作人员,为营救红西路军将士、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延安输送进步青年、确保共产国际交通线畅通、指导甘肃地方党组织建设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石油工人打出的第一口油井,是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摇篮,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在我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作为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私人住宅式古典建筑群,气势宏大,结构严谨,布置精巧,既具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又融欧式建筑意境;既有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又有南方园林风貌;既显民族特色,又容当地风俗,是多种文化元素的结合体,对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建筑学、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民族学和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