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铁矿遗址,唐至明清的遗址,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炼铁场遗址。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5—4米。除发现唐代到明代的冶铁炉、铸模、矿石、冶铁炉、铁矿渣堆积等遗迹外,还采集到铁渣、铁硫、铁矿砂、铁粉、铁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残片、建筑材料断砖碎瓦等。除个别处因取土、筑路等原因局部受到破坏外,绝大部分遗址点基本保存完好。
该遗址属大汶口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的古人类生活遗存,距今约5000—4500年,保存现状较为完好。此次发掘,在遗址的西、中、东3个区域内共开探方106个,探沟l条,发掘面积共计2781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房基27座,灰坑和窖穴261个,墓葬92座,水井l眼,陶窑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从器物形制变化可知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对研究打制石器和制陶工艺以及古代人类的生活水平、习性,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是胶东地区不可多得的遗址。南王绪遗址东、北、西面均为断崖,原始文化堆积层厚0.3—3.2米。北侧断崖发现原始居住面,炕坑、柱洞、墓葬、石棺、灰坑及人骨清晰可见。1996年7月,南王绪遗址被公布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发现于1965年,1971年~1972年春,该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东西宽约700米,南北长约80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发掘揭露面积166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23个、房基7座、陶窑2个、墓葬89座。野店遗址的大汶口文化绝对年代为距今6170~4640年之间。在遗址中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相叠的地层,为确立大汶口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地层依据,为系统地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探讨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等增添了大量科学翔实的资料。
该遗址呈东西61米,南北40米,高约3米的缓坡形状。在1958年发现,1959年、1976年分别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和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了发掘。遗址东西稍长,占地面积2240平方米。共发掘面积122平方米。青堌堆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既有海岱龙山文化特点又具有中原龙山文化的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对研究山东地区与河南地区在龙山时代文化交流及地域风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大朱家村遗址发现于1964年。遗址东西300米,土质为黄沙土,文化层深度1. 2米,总面积约为100000平方米。遗址分别在1979年、1989年和2000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45座,出土器物700余件,其中有大口尊、彩绘盆、白陶鬶等器物。该遗址对研究汉字起源、社会等级分化及新石器时代莒地先民生活面貌有重要价值。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朱封遗址是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并兼有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等的新石器时代至夏代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主要位于遗址的东部,遗迹零星、遗物相对较少。龙山文化的遗迹、遗物内涵丰富,主要分布于遗址的南部和西部。其中,陶器中以蛋壳陶高柄杯和磨光黑陶罍最为精美。玉器以冠形笄和人面纹笄最具特色,代表了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琢玉工艺的最高水平。